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项目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426072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项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项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项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项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项目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一、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培训(简称:非遗技艺传承师培训)弘扬国粹,传承经典,发扬光大三、口号:守望家园行动起来,保护民族的DNA!四、组织机构:支持单位: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中国国际儒联、全国手工委、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根艺石艺学术学会、中国演出家行业协会、中国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中国老龄事业促进会、中国茶文化研究会、中国企业国际贸易协会、民族器乐协会、中国长寿促进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企业工作委员会、中国拥军拥属基金会专家家委员会、中国共青团“中华未来之星

2、”全国组委会、中国社会发展基金会龙文化基金、曲阜孔子文化学院等单位。五、背景分析:历史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誉为民族的DNA,“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历经100多年的衰落,今天我们面临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机遇期,因而寻求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已经是中国崛起的重要精神资源,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历史的组成部分和今天延续的动态文化,具有文明传承的重大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与民族、国家紧密联系的概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

3、来,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不少传承人年事已高,技艺后继乏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的危险。2.文化背景与领导关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不同场合公开论述传统文化重要意义达13次之多。

4、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培训开展非遗的技艺传承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用大批掌握着精湛技艺的从业人员,技艺是非遗传承的基础,但是从近一些年的情况看,非遗从业人员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一线,缺少非遗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技能,同时非遗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以及收入的状况不平衡,导致现在非遗专业人才短缺。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职责和业务素质,为发挥非遗项目高技能人才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根据国家关于加大非遗技能人

5、才的培养扶持力度,促进绝技绝活代代传承的精神,结合各地非遗项目高技能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制定本培训计划,进行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凡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由劳动部职教协会印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师证书。通过这个工作来为非遗培养后继人才,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将提升广大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六、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时下,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弘扬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议也开始升温,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非物质文化在和谐

6、社会建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明确,并开始不断的关注重视。2.以培训的形式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有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相关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十八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立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精神。而据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有关“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3.举办“非遗技艺传承师培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非遗技艺传承师纳入国家职业

7、技能培训体系,标志着非遗传承人将“持证上岗”,不再是游兵散将,而成为受社会尊重,担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大任的“先驱者”。非遗技艺传承师培训的推动必将有利于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文脉,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有利于“非遗”合作,树立中国文化的良好形象,有利于非遗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的产业文化,有利于实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七、目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我们今天举世无双而璀璨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在古为今用,满足人民对文化不断增长需求方面,在屹立于世界之林,充分提高我国软实力方面。在精神

8、文明有待提高,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只有将非遗投入市场、融入生活、才能从中获取丰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回报,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培训将大大提高非遗从业的整体水平,对于广大从事非遗事业的企事业单位来说,这项工作增强核心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今后的发展增加竞争力。对于整个行业和民族文化来说,这项工作将有效地传播非遗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解决文化传承的人才之困,在根源上做到了文化发展的后继有人。八、运作方式及特点:本项目将由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参与,力求在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以非遗技艺传承师培训为切入点,以国宝级非物质专家数据库与城市互动为依托,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紧紧围绕北大课程结合形成课程包,成立专项基金,推动文化创意公司主板上市,普及非遗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做文章,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影响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