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424125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 术 方 案目 录一、概述1(一)方案编制依据1(二)工作范围1(三)工作内容1二、工程概况2(一)概况2(二)自然特征与地质概况21.沿线地形、地貌22.工程地质3三、方案编制技术依据5四、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复测6(一)既有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测过程61.CP、CP平面控制网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72.轨道控制网(CP)的施测8(二)复测工作内容8(三)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9(四)各等级控制网桩橛的普查与埋设101.控制网桩点的完整性普查102.控制网桩点补设、埋设原则103.控制网桩点补设选点及埋石114.加密CP点的选点、埋设13(五)C

2、P、CP网的复测及加密CP网点的测量131.仪器选用132.观测要求143.数据处理154.复测成果分析17(六)线路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网复测171仪器选用182.施测技术要求183.数据处理194复测成果分析20(七)CP轨道控制网复测211.CP平面控制网复测212.CP高程控制网复测253.大跨度连续梁段CP测量及成果利用294.CP点号修改315.适用于Amberg和GEDO轨检小车的数据提交32(八)复测频次32(九)复测工作量32五、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33(一)概述33(二)沉降变形监测工作内容33(三)沉降变形监测工作网及沉降变形监测点建立及维护341.基准点的布设342.沉降变形

3、监测点的布设343.监测工作网及沉降变形监测点维护39(四)沉降变形监测网的测量391.主要技术要求392.施测仪器选用403.路基段及路桥等过渡段沉降变形监测点测量414.桥梁段沉降变形监测点测量415.测量工作基本要求42(五)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整理、入库、评估431.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432.外业数据整理433数据整理及入库444.沉降变形评估44(六).沉降变形监测频率46(七)沉降变形监测计划工作量47六、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50(一)质量管理模式50(二)质量管理措施50(三)优化资源配置50(四)质量保证模式50七、生产组织实施方案51(一)人员配置51(二)软、硬件配置52(三)

4、工期计划53(四)工作开展的建议56八、安全生产策划56(一)项目特点56(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57(三)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57(四)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具体安全规定57(五)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应急工作机制58(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奖罚措施58九、应提交的成果资料59(一)技术设计书59(二)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测量与复测资料59(三) 各等级高程控制网测量与复测资料59(四)沉降变形监测成果资料60(五)复测及沉降变形监测成果报告60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一、 概述高速铁路是由性质迥异的构筑物(桥、隧、涵、路基等)和轨道组

5、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刚度均匀的线路结构。为确保高速铁路线桥设备状态良好和动车组持续安全、平稳运行,需要在设计阶段建立并维持一套满足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需要的高精度精密测量控制网。投入运营的郑西高速铁路在施工阶段已经进行了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等系统性的工作,在运营阶段还须继续开展此项工作。(一)方案编制依据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以及部运输局颁发的高速铁路运营沉降监测管理办法(运基线路【2010】554号)等技术文件,编制西安局郑西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二)工作范围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全长458.8

6、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350km/h,按双线建设,全线铺设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2010年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三)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基础平面控制网(CP)、线路平面控制网(CP)、轨道控制网(CP)、线路水准控制网的复测,保证各级控制网的完整性和可靠性。2、基于精密测量控制网建立、完善沉降变形监测网,对线路构筑物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建立变形监测数据库,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指导运营维护。二、工程概况(一)概况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在陕西省境内,线路自华阴市华山北站开始,出站跨过长涧河后依县道X319西行,跨柳叶河、罗夫河、方山河、沟岭河、罗纹河,抵达华县城北。跨石堤河、

7、遇仙河并两次跨越渭河后,在渭南市北郊设渭南北高架站,后向西跨戏河、零河、侯西铁路,到临潼东站,继续向西跨灞河后抵西安市北郊,新建西安北站。郑西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双线,最小曲线半径:7000m,正线线间距:5.0m,最大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电力牵引,机车类型为动车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行车指挥综合调度集中。在建的大西高速铁路从渭南北至西安北站与郑西高速铁路并行,两线间距为18m400m。(二)自然特征与地质概况1.沿线地形、地貌线路行经于渭河冲积平原东南部,南倚秦岭,北临黄河支流渭河,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呈阶梯状降低,西略高于东。线路经过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

8、地貌单元:黄土台塬区、山前(塬前)洪积扇区、河流冲积平原区。这些地貌单元总体上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交替、条带状展布。 黄土台塬区主要分布于豫陕省界至华阴段,塬面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微倾,高程一般400600m,台塬上一般发育深切沟谷,切深100200m,塬边及深切沟谷侧向及溯源侵蚀明显,塬边、冲沟岸坡滑坡和坍塌体常见。山前、塬前洪积扇区主要分布于华山、骊山山前、黄土塬前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呈东西向波状起伏。由各期洪积扇组成,高程变化一般350400m之间,扇体间多相连。区内多为南北向河流,河床较宽,以下切为主,个别沟谷有冲、洪积物轻微淤积。河流冲积平原区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的一级和二、三级阶地

9、组成。渭河两岸支流发育,一般多呈南北流向。一级阶地低平开阔,高程325350m之间,二、三级阶地沿东西向呈不连续分布,略向北倾,阶面平坦,高程350420m之间,后缘与洪积扇或黄土塬陡坎相接。二、三级阶地间和一、二级阶地间也有较明显的陡坎。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沿线所经地区地层以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中、下更新统为主,厚度大于200m。(2)地质构造所经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期准地台渭河断陷盆地,为一东西向狭长分布的大型块状断陷盆地,地处中期准地台内的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褶皱带的过渡地段,受鄂尔多斯地块运动及秦岭褶皱带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相应的断裂构造。主要断裂近东西向,另有北东、北西向断

10、裂。线路绕避了华山山前断裂(F5)、渭南塬前断裂(F4)等活动性较强的断裂。(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线路走行于渭河盆地平原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黄土塬边及其上冲沟内的一些坡面变形如滑坡、错落、坍塌、坡面溜坍,以及人为坑洞、砂土地震液化等。本线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松软土、膨胀土、人工填土、饱和软黄土等。 湿陷性黄土测区内黄土湿陷类型可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类,黄土的湿陷性与黄土场地所处的地貌单元关系密切。一般一级阶地及山前洪积扇上的黄土以级非自重湿陷性为主,湿陷土层厚215m;自重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于高阶地、黄土塬、塬前洪积扇,湿陷等级以级自重为主,湿陷性土层厚1025m,局部厚达

11、30m以上。此外,在黄土塬、高阶地边,局部有黄土陷穴分布,线路附近未见。 松软土本线的松软土,在渭河冲积平原区广泛分布,土层多为砂质黄土、粉土、粉质黏土及部分粉、细砂,分布多在10m以上,局部深达20m,呈互层状,厚215m不等。 膨胀土潼关一带黄土台塬上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砂质黄土中夹有厚度19m不等古土壤(粉质黏土)层,该土层自由膨胀率一般在42%48%,阳离子交换量CEC(NH4+)68.7140 mol/kg,蒙脱石含量 :7.51%13%,属膨胀土。 人工填土人工填土主要在沿线城镇、道路、河堤等处分布,可分为杂填土和素填土两类。物质组成主要以生活及建筑垃圾为主,土的均匀性差,具高压缩

12、性。(4)水文地质特征河流水系发育,主要河流渭河为黄河中游主干支流。线路跨越诸多渭河的南北向支流,河流多有常年流水,雨季常有山洪暴发。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河水、灌溉水、水塘等地表水垂直入渗及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5)气象特征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适宜,夏热多雨,冬寒干燥。年平均气温13.213.7,最冷月平均气温-1.20.5,最热月平均气温26.127.3,极端最高气温43.0,极端最低气温-19.4,年平均降水量500.5608.9mm 沿线最大季节冻土深度约为0.30m。三、方案编

13、制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高速铁路运营沉降管理办法(运基线路2010554号);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5.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6.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7.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精密测量网复测成果编制要求(郑西公司);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四、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复测 (一

14、)既有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测过程郑西高速铁路在建设期间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精密测量控制网体系,其中平面精密控制测量网按分级布设的原则建立了基础平面控制网(以下称为CP网)、线路平面控制网(以下称为CP网)和轨道控制网(以下称为CP网),其中CP网按原暂规铁路B级(基本等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二等GPS,以下均称为二等),CP网按原暂规铁路C级(基本等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等GPS,以下均称为三等),CP平面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进行施测;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布设了深埋水准点和普通水准点,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实施,CP控制网高程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实施。郑西高速铁路CP、CP平面控制网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从建立到静态验交期间共测量4次,其中首次测量在2006年1112月完成,复测分别在汶川地震前的2008年23月、汶川地震后的2008年6月、2009年8月9月间完成。CP控制网由施工单位在20082009年无砟轨道铺设前建立。1.CP、CP平面控制网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1)首次测量2006年11月,根据郑西公司安排及施工需要,进行了CP、CP网及应急二等高程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网要求水准基点的稳定,一般地区至少需经过一个雨季,冻土地区还需经历一个解冻期,根据郑西施工情况,很难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