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42149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0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20个亮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3中考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一、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

2、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5)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比较名称项目

3、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对象同一个物体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作用时间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2动能表达式:3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4理解: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5.适用范围: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6.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

4、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3)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找出初、末动能(3)列方程、求解。(二)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公式: 其中h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3)参考面a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b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的选取无关。(4)标量,但有正负。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

5、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上。(5)单位:焦耳(J)(6)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7)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a.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b.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c.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力做功无关。2.弹性势能(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当弹簧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它形

6、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相似。(三)机械能1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之和称为机械能,即。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3机械能守恒条件: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4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a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

7、过程b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c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机械能d列方程、求解。三、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G,其中,叫做引力常量。3.适用条件:此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说明:(1)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各量的意义一定要准确理解,尤其是距离r的取值,

8、一定要搞清它是两质点之间的距离.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式中的r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2)不能将公式中r作纯数学处理而违背物理事实,如认为r0时,引力F,这是错误的,因为当物体间的距离r0时,物体不可以视为质点,所以公式F就不能直接应用计算(3)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因此谈不上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的引力大于质量小的物体对质量大的物体的引力,更谈不上相互作用的一对物体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的物理意义是:G

9、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例题1】(2020安徽)有一个量程为0 1mA的小量程电流表G,内阻Rg=30,选择一定值电阻 R0与它并联起来,如图所示。将A、B两端接入电路(图中I表示电流表G与电阻R0并联后的总电流)。(1)调节电路,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即1mA) ,这时电流I为0.6A,求电阻R0的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继续调节电路,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即0.5mA),此时电流I变为多少?【答案】(1)0.05 (2)0.3A【解析】(1)电流表两端电压电流表G与电阻R0并联,故R0两端电压U0=Ug=0.03V通过R

10、0的电流R0的阻值为(2)电流表的示数为0.5mA时,Rg两端电压R0两端电压通过R0的电流干路中总电流为【对点练习】实际测量中使用的大量程电流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中G 是满偏电流(即小量程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1mA的电流表,其电阻Rg=100下图为某同学改装后的电流表电路图,R1、R2为定值电阻,其中R1=5,R2=20则()A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05mAB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025mAC若使用b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010mAD若先用导线将b和c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再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020mA【答案】AB【解

11、析】首先根据电路图判断使用不同的接线柱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改装后电表满偏时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求出没有RG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的最大电流,然后得出改装后电表的量程。(1)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时,R1和R2串联以后再与Rg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I=可得,电流表满偏时表头两端的电压:U=IgRG=I12(R1+R2),则I12=Ig=1mA=4mA,则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干路电流):I=Ig+I12=1mA+4mA=5mA,即电表的量程为05mA,故A正确;(2)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Rg和R2串联后再与R1并

12、联,电流表满偏时表头两支路的电压:U=Ig(Rg+R2)=I1R1,则I1=Ig=1mA=24mA,通过电表的最大电流:I=Ig+I1=1mA+24mA=25mA,即电表的量程为025mA,故B正确;(3)使用b和c两个接线柱,Rg和R1串联后再与R2并联,电流表满偏时两支路的电压:U=Ig(Rg+R1)=I2R2,则I2=Ig=1mA=5.25mA,通过电表的最大电流:I=Ig+I1=1mA+5.25mA=6.25mA,即电表的量程为06.25mA,故C错误;(4)先用导线将b和c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再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Rg和R1并联,电流表满偏时表头两端的电压:U=IgRg=I1R1,

13、则I1=Ig=1mA=20mA,通过电表的最大电流:I=Ig+I1=1mA+20mA=21mA,即电表的量程为021mA,故D错误。【例题2】(2020沈阳模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对点练习】如图所示

14、,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D【解析】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

15、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正确.【点拨】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和平衡力解决。【例题3】(2019山东菏泽模拟)人类探索大空的奥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垃圾,为探究太空垃圾对飞行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g的塑料圆柱体代替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代替飞行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好多倍且表面光滑的圆形大坑,如图所示,请你解释铝板上光滑圆形大坑的形成原因。(物体的动能EK=mv2)。【答案】见解析。【解析】利用EK=mv2求出动能的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即可。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