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42137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工作总结:ICU护理个人年终总结以下是关于护理工作总结: ICU 护理个人年终总结的文章!节 ICU 护理常规1 、 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2 、 所有病人均要持续 24 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 RR Bp、SpOZ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3 、 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量。4 、保持尿管及各

2、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5 、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 “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7 、 有 S-G 导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第二节 胸部手术后监护常规1 、病人返ICU 后严格进行交接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15 分钟一次,连续3次正常后改为 qh。2 、观察患者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注意有无局部发绀及皮温低等组织灌注不良现象。3 、维持血压在11012

3、0/708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对照,血压过高:注意有无疼痛、缺氧、输血输液过快所致;血压下降:注意有无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有CVP者注意其变化并协助医师及时作曲处理。4 、 体位:患者未清醒时平卧,清醒后生命体征稳定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o45o,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利于呼吸及引流。全肺切除病人禁止完全侧卧,防止纵隔过度移位及大血管扭曲,出现呼吸循环异常。5 、 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6 、 全肺切除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为调压管, 禁止随意开放,应严密观察健侧呼吸音及气管位置,保持健侧呼吸音清晰,气管居中,出现气管偏移,及时报告医师协助作出处理,排放胸液时注意一次排量不得超过

4、800ml 且速度要慢。7 、 持续吸氧,观察有无缺氧征象,做好胸部物理治疗。匀速输液,控制输液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9 、 做好饮食管理,止痛泵的管理,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加强心理护理。第三节 腹部手术后监护常规1 、 病人返 ICU 后进行严格交接班,妥善安置病人,给予持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5 分钟一次,连续3 次正常后改为 qh ,病情突变时及时通知医师作出处理。2 、 保持正确体位: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采取相应体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及误吸,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 6 小时防止引起头痛,病人麻醉清醒或腹部手术后 6

5、 小时一般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引流及减轻疼痛。根据手术部位决定卧位,并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协助早期活动。3、胃肠减压护理: 胃管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变化,准确记录引流量。4 、 做好引流管护理:明确各引流管放置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并保持有效的引流,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当引流物量突然增多或颜色鲜红时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急救准备。5 、 留置尿管病人做好尿管护理, 未留置尿管病人术后 68小时应协助病人自解小便,必要时予以导尿。6 、 注意病人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肠梗阻、急性胃扩张等,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整齐。7 、 24

6、小时计划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8 、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第四节 重度颅脑外伤病人ICU 监护重度颅脑损伤指昏迷时间在6 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由现再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 GC哪分为38分者。损伤机理包括:直接暴力损伤和间接暴力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椎体束征生命体征的改变脑疝。辅助检查:腰椎穿刺术颅脑超声检查X线平片检查颅脑CT 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颅内压监测。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小时测脉搏、呼吸、血压 1次, 每 4 小时测体温 1 次,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7、、 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等的变化并应及时、详细的记录。2、体位 宜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530 0 ;重伤、昏迷病人,取平卧、侧卧位,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病人,取平卧或头低卧位,但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增加颅内淤血。3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对开放伤或开颅术后病人,应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对于减压性的伤口应避免局部伤口受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的变化并记录。4 、高热护理颅脑损伤病人出现高热时,要分析原因,因感染和丘脑下部损伤均发生高热。中枢性高热病人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行冬眠低温疗法。实行冬眠低温时,要定时检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药物对病

8、人意识有影响,观察病人时注意区别药物的作用与伤情变化引起的昏迷。前者可以刺激、 呼唤病人使之苏醒, 而昏迷时病人意识无改变,不会因给予刺激而使病人觉醒。5 、 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叩背, 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防止肺部感染。 做好供氧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准备。6 、营养与补液重度颅脑损伤可致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由于创伤修复、感染或高热等原因,使机体消耗量增加,故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相当重要。7 、皮肤护理 昏迷及长期卧床,尤其是衰竭病人易发生褥疮。预防的要点是勤翻身,避免皮肤受压时间过长。8 、 五官护理 昏迷、 颅底骨折的病人,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一般可戴眼罩、眼部涂眼药膏

9、,并定时滴抗生素眼液,必要时可暂时缝合上下眼睑。脑脊液鼻漏及耳漏,病人可取半卧或平卧位, 宜将鼻、 耳血迹擦净, 不用水冲洗, 也不用纱条、棉球堵塞。保持鼻、口腔清洁。配有活动性义齿的昏迷病人,应将义齿取下,以防掉入气管内。9 、预防关节挛缩和足下垂 昏迷与长期卧床病人,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需定时活动肢体各关节,但要注意被动活动动作宜轻柔,不可用力过大,以防发生骨折。10 、安全的护理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适当将四肢加以约束,以防自伤或坠床而发生意外。但是不能单纯地为减少躁动而进行约束,需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处理。如属颅内血肿, 需行紧急手术; 脑水肿的病人行脱水治疗并改善缺氧;低血压与休

10、克者应输血、补液;尿潴留者行导尿;这些措施均可使病人转为安静。11 、癫痫护理 癫痫发作时,应注意防止误吸与窒息,并有专人守护,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并在上下臼齿之间加牙垫或塞一纱布卷,以防舌咬伤。自主呼吸停止时,立即行辅助呼吸。大发作频繁、连续不止,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可因脑缺氧而加重脑损伤,使伤情恶化。此属于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作有效的处理。12 、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第五节 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监护MOSF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指在严重外伤大手术或严重感染后应激状态下,机体在 24 小时相继或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序贯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随着重症

11、监护治疗技术的发展,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但 MSOF5是危重病人死亡后主要原 因,因此,密切观察 MSO睛人的病情变化,提供更为完善 有效的护理措施时临床救治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护要点:1 、密切观察病情、体温MSOF多伴各种感染,故有人提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一般情况下口温、 肛温、 皮温间各差。当严重感染合并脓毒性休克时, 口温可达40 以上而皮温可低于 35 以下,提示病情十分严重,常是危急或临终表现。、脉搏 了解脉搏快慢强弱,规则与否和血管充盈度及弹性常反映血容量 新血管功能状态,应注意交替脉、短绌脉、奇脉等表现。尤其要重视次数和缓慢脉象其提示心血管衰竭,表现为

12、心率其危险评分从6 分到 23 分, 分数越低危险性越大, 小于 16分者 , 为高危患者。4、PU的预防皮肤检查和翻身:皮肤检查至少每班一次。翻身根据皮肤受压情况而定。 )定期清洁皮肤避免环境因素导致的皮肤干燥。避免骨突出直接接触,避免在骨突出进行按摩。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大小便,伤口渗出液和汗液。改善营养如提高病人的可动性和活动性的可能性存在,应在其整个治疗过程中建立康复治疗的内容,对大多数病人要保持他们现有的活动水平。如病人条件允许且无禁忌症,应尽量使床头抬高的角度减少,并尽量缩短床头抬高的时间。正确的搬动和翻动病人。5、PU护理的五大误区误区一:消毒液消毒伤口误区二:按摩受压皮肤误区三:保

13、持伤口干燥误区四:使用气垫圈误区五:使用烤灯6、PU各期的护理对策I期:翻身,避免再度受压,禁按摩。可用赛肤润。n期:在无菌操作下抽由疱内渗液,剪掉疱皮,表面喷贝复剂,用无菌纱布覆盖。如果水疱较小,可不必剪疱皮,用纱布加压包扎即可,以减少渗出。期期一W期:清创处理,按时换药。可用防褥疮帖膜。第七节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1 、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形成,位于主动脉6 动脉导管是由胚胎左侧第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主动脉肺动脉通道。在胚胎期,动脉导管未闭是正常生理所必需的,但出生后导管应自行关闭;如出生持续开放,就会在肺动脉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动脉导管未闭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

14、他畸形合并存在,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居第二位,在儿童病理中占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 3: 1 。、病理生理肺动脉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分流量的大小随导管的粗细及肺循环的阻力而变化。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向右分流致使体循环血量减少,左心室代偿性作功,加之分流至肺循环的血流回心增多,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出现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负荷增加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始因肺循环血流增加而成为动力性,后因肺血管的继发变化而发展成器质性。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可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右心衰竭。双向或右向左分流 当肺动脉的压力随病程的发展不断 增高,

15、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可产生双向或右向左分流。、手术适应症一般年龄在1 岁以上者,一旦确诊,均可手术治疗。理想的手术年龄是3 7 岁。2 、房间隔缺损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房缺最基本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分流量视缺损的大小和房间压力差有所不同。其病理过程分为 3 个阶段。肺循环能容纳大量血液,即使肺循环的血容量已为体循环的23 倍,仍能维持正常的肺动脉压。所以,绝大多数患儿在此阶段没有症状, 活动量不减少, 仅表现为生长缓慢,易患呼吸道感染。长时间的作向右分流,肺小动脉逐渐产生内膜增生和中层肥厚,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逐渐加重。故患者一般在青年后期症状逐渐明显, 可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 易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