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421098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粘贴画?教案教学目标: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估计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 ,培养估计意识。2. 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体验从求未知的思想方法。3. 掌握6的乘法口诀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找规律整理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体验估计的策略。课件演示:将方格图外观设计为高楼 ,方格作为各层房间的窗户。师:天黑了 ,大楼的窗户星星点点亮起来了 ,最后都亮了 ,你能估计一下这幢大楼的正面共有几个窗户吗?用高楼的窗户代替书中的方格 ,是因为人们习惯上数窗户都是一层

2、一层地数 ,不会一列一列地数。后者是九个、九个地数 ,这不是我们探究6的乘法口诀时所希望出现的。师:我们需要搜集哪些相关的数据信息才能做出窗户有多少的估计呢?让学生明白进行估计的前提条件是:这幢楼有9层 ,每层都有6个窗户。师:现在 ,你们能不能动手列一个算式来表示窗户有多少?复习乘法的意义 ,组织学生交流 ,明确所列的算式是69师:69=?你们能根据这个算式进行估计吗?培养学生列出算式再进行估计的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估计 ,感受估计的策略。我们算出了这幢楼一共有54个窗户。二、算一算 ,探究算法的策略。1. 算一算 ,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独立思考 ,完成。2. 交流算法。算法:

3、用加法 ,逐格加6。算法:从2至5 ,用乘法口诀计算;后续的用加法 ,逐一加6。能自觉利用乘法口诀 ,应加以赞赏与肯定。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66可以怎么算? 56=30 ,30+6=36; 46=24 ,26=12 ,24+12=36; 26=12 ,12+12+12=36; 36=18 ,18+18=36。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感受数学思考的灵活性 ,培养与开展数感。3小组探究、交流:69还有哪些算法 ,能否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1 46=24 ,56=30 ,24+30=54;2 36=18 ,18+18+18=54;3 46=24 ,24+24=48 ,48+6=54。沟通新旧知识的内

4、在联系 ,培养从去探索未知的意识和能力。三、独立编制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1. 由学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具有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 ,应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去编。2. 同桌交流 66=56+67=57+68=58+69=59+ 68=67+=69体会5的乘法口诀与6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以及6的乘法口诀的内在联系;把握联系既能增强数感 ,又能加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四、课堂练习 ,稳固6的乘法口诀。 同桌互背6的乘法口诀 ,然后做对口令的游戏第73页第2题。 独立完成第73页第3至5题。重点放在第5题的算法交流上。体会通过移格子的方法 ,可以把不规那么的图形变成规那么图形的策略。利用课件 ,形

5、象地展示出学生利用移动方格的形式来计算的方法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出新的问题挑战 ,促进知识的迁移。问题:每块汉堡6元 ,买9块要付多少元?买15块呢?1买9块汉堡要付54元。69=54元2买15块汉堡要付多少元?即615=?算法是多种多样的。五、全课小结。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

6、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进步?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