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42108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忌吸烟、烟酒。3、患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病情危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胸痛时取患侧卧位;大咳血时,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时,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患者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心痛等症状。重点评估咳嗽的性质,痰的性状、量及气味,咳血的量、频率,呼吸困难时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心痛累及的部位等。5、 遵医嘱准确采集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6、 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

2、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7、 保持气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将痰液排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对神志不清、反射减弱者应及时行经鼻或口腔吸引法吸痰,清除口腔、咽部的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对突然发生气道阻塞出现窒息的患者,立即实行吸痰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8、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及发绀等变化动态评估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9、 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抢救药品物,慎用镇静剂,禁用吗啡、巴比妥类抑制呼吸的药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明显诱因,有无吸烟使、家族类似病例。2、评估患者

3、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营养状况、皮肤和黏膜情况,判断呼吸型态和脱水程度。3、评估咳嗽、咳痰、气促的程度,观察痰的量及性状。4、评估患者的心里状况,有无紧张、焦虑不安等。【护理措施】1、选择舒适体位,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运动,以能耐受为度。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半流质及软食,少食多餐。少食产气食品,以免产气影响膈肌运动。鼓励多饮水。3、改善呼吸。1)急性发作期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分钟。2)遵医嘱给予无创正压(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其护理按BIPAP呼吸机的护理常规。3)指导腹式及缩唇式呼吸训练。(1)腹式呼吸

4、:患者取仰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经口缓慢吸气,使腹部升高顶住手,然后收缩腹部肌肉,缓慢呼气。腹式呼吸7-8次/分钟,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呼气时间比=1;2或1;3.(2)缩唇式呼吸:患者用鼻吸气,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笛 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即患者的身体前倾,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深呼吸,在最后1次深呼吸后,张开嘴呼气期间用力咳嗽,同时收缩腹部肌肉。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6、给予患者心里支持,减轻心里压力,消除负性情绪。【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戒烟酒,积极预防上呼吸

5、道感染。2、指导患者腹式及缩唇训练及进行有效咳痰训练,指导家庭氧疗,教会应用定量雾化器如托林气雾剂、普米克都保等。 3、指导患者结合呼吸状况进行全身运动锻炼。呼吸衰竭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既往基础疾病的情况,有无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心病等病史。2、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尿量和粪便颜色等,有无休克、肺性脑病、消化道岀血等。3、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4、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缺氧程度和通气效果;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5、评估患者的心里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护理

6、措施】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充分保证患者休息。2、能进食者,鼓励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病情危重者给予鼻饲。3、保证呼吸道通畅(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2)危重患者每23小时翻身排背一次,帮助排痰。如果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3)神志清醒者可行雾化吸入,23次/每日,每次1020分钟。(4)合理吸氧。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而定。II型呼吸衰竭注意给予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休克、肺性脑病及消化道岀血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和处理,做好特护记录。(6)遵医嘱给予治

7、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烦操不安、失眠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呼吸抑制。(7)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8)给予心里支持,安抚患者,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害怕、紧张和恐惧情绪。【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腹式和缩唇式呼吸训练及家庭氧疗,改善通气。2、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鼓励患者根据病情适当运动。4、鼓励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照顾。肺结核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结核病史,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2、评估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有无高热、咳嗽加剧等结核播散现象,有无

8、咳血及窒息先兆,以便及时抢救。3、评估营养状况,有无体重减轻及其程度。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适当卧床休息。轻症及恢复期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乏力者减少活动,适当卧床休息;高热及咳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每天热量宜在3000kcal以上,宜选择鸡、鸡蛋、鱼、鸭、肉、虾、甲鱼、黄鳝、牛奶及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刺激食欲,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对症护理。(1)低热,多在午后出现,应嘱患者注意休息。监测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2)盗汗,多在夜间出现,应及时擦干汗

9、液和更换衣服,注意保暖。(3)高热咳嗽加剧,疑有结核散播现象,应预防咳血、窒息,及时做好抢救准备。4、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坚持疗程,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1)抗结核药需清晨顿服,服药后有胃肠道反应,服药30 分钟后进食,并需定期复查肝功能;(2)服利福平后唾液、汗液、小便可呈橘红色,属于正常现象;(3)服PZA后血清尿酸增高,可能发生痛风和关节炎,用定期复查肝功能;(4)服抗结核药后,偶有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等,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应。5、给予心里疏导和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6、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1)、餐具使用后需煮沸消毒后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2)

10、、用具、便盆、痰具用后消毒。(3)、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4)、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爆嗮。【健康指导】1、注意公共卫生,避免疾病传播。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带口罩,咳嗽、打喷嚏应捂口鼻。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3、强调遵医嘱规范治疗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做好病情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肺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定时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及呼吸,观察面色、神志、末梢温度及尿量变化。2、评估胸痛的程度及性质。注意痰液的性状,是否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3、观察有无败血症,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等。4、

11、观察有无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症及神经症状,如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昏迷等。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护理措施】1、帮助患者卧床休息。胸痛剧烈时,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用镇痛药。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鼓励饮水10003000ML/ 每天,预防分泌物干结,以利痰液的排出;高热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有明显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者,应禁食。3、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痰液黏稠,年老体弱者,可给予翻身、拍背吸入疗法及体位引流等协助排痰。当PaO260mmHg或有发绀时,应给予吸氧。4、密切观察病情变

12、化,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处理。(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大于38.5度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并及时观察降温的效果。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2)观察有无休克的早期症状,如烦操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心率增快等,立即配合抢救,按休克护理常规护理。(3) 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便血, 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4)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输液不宜过快,以免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了解血容量。(5)在使用抗生素前遵医嘱留取痰和标本进行培养,标本留取后进及时送检。【健康指导】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2、 注意气候变化和保暖,避免淋雨和着凉。3、注意休息,避免

13、过度劳动、吸烟、醉酒。4、指导患者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嘱咐出现任何感染征象及时就医。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发绀和尿量等情况。2、评估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糖皮质激素。3、了解患者哮喘复发的病因和过敏原,避免诱发因素。4、密切观察哮喘发作先兆症状,评估有无鼻痒、咳嗽、打喷嚏、流涕胸闷等症状。【护理常规】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增加患者舒适度和利于呼吸。2、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山芋等, 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哮喘发作时,

14、禁食和禁饮。哮喘缓解后,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协助患者有效地咳嗽和排痰,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4、呼吸困难时,给予持续湿化吸氧。5、给予精神安慰和心里指导。6、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抗生素等。7、密切观察哮喘发作早期症状,做好哮喘发作时的护理。(1)注意患者有无鼻咽痒、咳嗽、打喷嚏、流涕、胸闷等哮喘发作的早期症状。(2)哮喘发作时守护和安抚患者,缓解紧张情绪。(3) 给予吸氧。(4)遵医嘱准确使用支气管解痉剂、镇静剂。注意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寻找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1)保持居室内空气清新、干燥,经常开窗通风。(2)避免接触发粉、刺激性气体、烟雾、防尘和油烟等。室内不放置花草植物、地毯、羽毛制品等。(3)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蟹、蛋等。(4)戒烟,不喂养猫、狗、鸡等动物。2、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坚持散步、慢跑、气功、太极、 体操等锻炼,提高抗寒能力和机体免疫力。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寒冷气候外出时,做好保暖措施。4、指导患者尽早报告哮喘发作的先兆,如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喉部发痒、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