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42073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织锦装饰纹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代织锦装饰纹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代织锦装饰纹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代织锦装饰纹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代织锦装饰纹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织锦装饰纹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2012-4-19 10:18:33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现称为缎子织),质地厚重,是丝 绸中最为鲜艳华美的产品。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经锦是汉 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纬 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 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 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 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 映,创造出如琵琶袋牡丹锦(图 1)这

2、样富丽堂皇的织物。图1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 联珠纹(图2)是萨珊波斯朝最流行的纹样,在西方艺术东进的大潮中被唐代接 纳为装饰艺术元素,成为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常盛行。它由 连续的圆珠构成,时而成条带状,排列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时而做菱格形,其 内填以花卉,更常见的是围成珠圈环绕主纹。主纹多系适合于圆的图形,常有鸟、 鹿、猪头、花朵、鸭、鸳鸯等等。其形象往往相当程式化、抽象化。在唐织锦中, 联珠纹代替了汉锦中那种卷云和各种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法,而以联 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图2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 圆形,并

3、按米字格(或井字)骨骼作规则散点排列的纹样形式。通常在四个团窠 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纹样风格 受波斯纹饰影响较大,样式十分丰富。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的主题,其中宝相花 的构成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特征,造型富丽堂皇、丰满工整。现存实物有新 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红地宝相花纹”锦。花瓣重叠繁复,富丽而优美, 体现盛唐风采。对称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这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采用的动 物有:孔雀、鸟、龙、羊、鹿、狮、熊、天马、骆驼等。动物的身上往往系着飘 带,也有用人物题材的,如骑士、狩猎等。唐初的“陵阳公纹样”是对称纹中的 典范,它是唐初窦

4、师纶在担任益州大行台兼管修造皇室家用物时,设计的一种上 贡瑞锦和宫绫图案样式。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过“:窦师伦,敕 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 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论 述了其样式多采用成双对称法,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影响范围甚广。如唐永徽 四年的对马纹锦,和对狮、对羊、对鹿、对凤等纹样,都是其典型代表。散花,没有固定规则的格式花锦,多用团花和菱形作交替排列,具有圆和方的对 比的美,常用牡丹、花草、鸟蝶等组成自由式纹样,也有用一种小蔟花作散点排 列的。几何纹,比较大量应用的一种纹饰。常见有万字、双胜、

5、龟背、锁子、棋格、十 字、锯齿、间道等形式。从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和纨扇仕女图中所描写 的妇女服饰,可以看到织锦上几何形图案的具体形象。不过唐织锦中的几何纹一 般纹样单位较小,形象单纯,已退居次要地位。二、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装饰规律1.造型流畅,善于利用流动的曲线。唐织锦纹样善于利用流动的曲线,结合写实 的风范,较之秦汉以来的经锦纹样,创造出了层层叠叠、清新活泼的艺术效果。 唐代写实型纹样形象皆取自生动瞬间动态,形象生动自然,花草中鸟雀喧闹、蜂 蝶起舞,一派繁华景象。但又不完全是模拟现实,收到了减璞得玉的效果,情与 景的神趣浓缩,具有意象化倾向,如唐代联珠鹿纹锦(图 3),保留了鹿角美丽 的部位

6、,而对鹿身则进行了装饰化的处理。使得动物纹样在平面化的基础上,根 据自然形象的纹理特征,添加不同的装饰纹样,使纹样形象更为活泼、流畅。又 兼顾装饰的想象和需要,将多种自然形态美的因素加以组合,构成新的纹样形式。 如团窠纹在四方连续的一点排列、二点排列的骨线上,(图 4唐代瑞鹿团花锦) 形成曲线动势,植物、珍禽、草虫和走兽穿插于花叶之间,组合成气势磅礴、硕 果累累、鸟语花香的理想美的装饰纹样。图3图42.组织形式上强调对比变化,追求华美的视觉效果。唐织锦强调对比变化,在对 比中求美。在对比中求美,亦是在对比中求得统一,将对立因素按照一定等级序 列的组合排列,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组织构成上

7、讲究强弱、虚实、粗 细、浓淡、曲直的对比变化。色彩构成上,多使用鲜艳的纯色对比,配色上则采 用对比色的面积、形状的大小、聚散等的不同配置,并运用金、银、黑、白、灰 等光泽色和中间色系的间隔,减弱对比色直接对比的刺激强度,使之达到既艳丽 强烈又和谐统一的效果,造成唐织锦富丽堂皇的色彩特色。如唐织锦底色与花纹 主色常有极明显的浓淡深浅变化,柔和恬静的实在不多,如阿斯塔那北区出土永 徽四年的红地小团窠锦,以红绿对比为主调,点缀白色联珠纹和宝蓝边线,色彩 调和,寓静穆于华丽之中,是使人怡情悦目的优美作品。唐织锦中还经常采用晕 繝的表现手法,由深到浅分成多次的色阶,构成斑斓复杂的条纹,使人感到丰富 而华

8、美。如在新疆阿斯塔那曾发现一件晕繝提花锦裙,用黄、白、绿、粉红、茶 褐五色织成,还在彩条上用细纬线织出金黄色的蒂形小团花,色彩华丽,又被称 为“锦上添花”锦。三、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风格特征 唐代丝织纹样在对汉代以来传统纹样的继承、发展,对外来纹样的吸收、融合的 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形式,即以花鸟纹样为主体,以审美装饰为目的,呈现出清新、 活泼、华美、流畅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和风格,在丝织装饰美术上 展开了一个新面貌。1.纹样题材的选取体现了对生活情趣的描颂。唐织锦中的纹样组织设计更加自 由,主题纹样与陪衬纹样相互呼应,有聚有散,生动自然,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 规则对称的拘谨气氛,充满自然风

9、情和生活气息。装饰主题由雄健的禽兽、人物 变换成富丽的花朵,原来居于次要位置的植物纹广泛地用作了主纹,因此锦纹也 告别了勇武,迎来了温和。如在阿斯塔那出土的牡丹纹锦,此锦纹样花大鸟小, 花卉之中,又以牡丹为主。这与开元时期,长安等地的人们有看花赏花的民俗息 息相关。在春天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富贵人家,车马若狂,争相观赏牡丹,这也 标志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趋向自然。2.外来艺术的涌入,使唐织锦纹样呈现多元性风格。唐代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 期,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指出“:唐朝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和 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以“世界性文化”一语 概括唐文化的风貌确乎精当。

10、如唐织锦中出现的联珠纹,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 萨珊波斯的织锦中,而且唐织锦中联珠纹的主纹往往很“洋”,如马纹往往带有 翅膀,即所谓翼马(图 2),是典型的波斯装饰题材,也屡见于粟特的壁画和织 锦。再如联珠纹锦中的人首兽身、大角野山羊、翼狮、生命树等题材同西方的联 系已经不必再说。但唐文化在与世界文化大交流并广为摄取外来文化营养中却决 未失去其堂堂正正的中华文化特质,而是始终保持本土主体性的唐文化对外来文 化在宽容、开放的同时,还加以一种能动的选择和改造。如极富拜占庭色彩的生 命树,在唐锦上反复出现,但是,结体已经复杂,名称也有改变,唐人称之为“花 树”,它反映的是对西方风情的中国式改造。总之,唐代织锦纹样以其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在我国染织纹样史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影响深远。就是在当今生活中,无论是服装面料还是家纺面料,还随处 可见团花纹等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张爱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