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41953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转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道路上,却有不少人走进了一些误区。第一,期望太高。一些家长,当他们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激动不已,就开始为孩子设计他们的“人生蓝图”,从孩子的奶名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孩子有多高的期望。在孩子还是幼儿时,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玩具、图书、音像资料搞了一大堆,幼儿早期教育的物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然而却忽视了思想教育。上学后,有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也有的为孩子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不允许孩子外出参与交往。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今后能考上重点,将老一定要.家长的这

2、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都忽视了孩子的素质如何。过高的期望,往往使孩子失去奋斗的勇气,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据统计,有80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有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不良心理。第二,期望单一。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过分投入,相应的造成了期望的单一化。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孩子绘制了未来的生活蓝图,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想使在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实现。如:一家长看见邻居的孩子考上了音乐学院,就给自己的孩子买钢琴,高价请家庭教师“逼”自己的孩子练琴;一家长自己因高考差几分未被重点大学录取,就拼命逼孩子“头悬梁”,将来一定要考上重点,一定要出国深

3、造.单一的期望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往往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家长同志们,是不是任意一个孩子都能培养成为音乐家?第三,溺爱过渡。相关的社会调查显示:71.23的孩子营养过剩,22.53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活动,66.84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更为甚者,42.69的学生经常让家长给端洗脚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孩子养成了霸道、孤僻、懦弱、胆小的性格,难怪在多次中日学生夏令营中中国的孩子都败给对手;正是有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孩子在走向社会后,束手无策。某大学一新生,因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活而只能自动退学回家,要妈妈帮助自己才能过正常的日常生活。该生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只靠面包饼

4、干度日,每日以泪洗面,后来竟偷买了火车票回家去了,家长同志们,这一结果会不令人反省吗? 第四,干涉过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又担心孩子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所以时时处处要做孩子的导师。干涉过多,主要表现就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以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上。有一位家长,从他孩子入学那一天起,每天晚上把电视机关掉,陪孩子一起学习,出现一点细小的问题都马上帮助解答;平时每一次考试,无论是什么科目、小考大考,他都把孩子以及班上一些好的孩子的成绩记录下来,认真地比较分析,如果那一次考试不理想,便会唠叨几天,甚至于拳脚相加。由于他的不懈努力,该生的学习成绩确实名列前茅,但在高考之前,孩子做了一

5、件让他吃惊的事:孩子失踪了!在后来的谈话中,孩子泣不成声的说出了一直藏在心里的话:爸爸妈妈爱我,但不理解我,尊重我,他们的爱我无法承受。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太高,让我每天生活在压力与恐惧之中,我很担心名落孙山。家长同志们,这一教训能不惨痛吗? 总之,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为孩子设计未来,更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约束孩子,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家庭教育误区谈(转载) 近期,美国心理学家兼家庭问题专家约输?K?罗斯蒙德发表文章谈到:二次大战以来,关于家教的指导书出了不少,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

6、讲民主。然而,就总的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他认为,这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并根据自身的体验和社会调查的结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家教领域的六大误区。误区一:“孩子应该放到首位”近二十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可悲的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其实,除了婴幼时期,孩子并不需要很多的注意。这情景恰如给他们吃东西,孩子总在要吃,如果你有求必应,他们就会谈成贪食者,影响正常发育。长期给予过多注意比这更为有害,它会使你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将来难以适应社会。怎样防止这种病症呢?很简单,学会把夫妻关系摆到适当位置就行了。

7、因为,在一个家庭里,只要夫妻感情融洽,对他们的爱情结晶自然充满爱心,孩子就会得到一个优越的环境来发展身心。即使出现偏向也较易纠正。为此,一位朋友订了一条家规:下班后半个钟头内,孩子们不准打扰爸爸妈妈,以便他们可以一边做饭谈话,一边把精神放松一下。在这以前,两口子回家几乎把注意力全倾注到孩子身上。结果,他们给予的注意越多,孩子的要求也越多,越不听话,拖得他俩精疲力尽。现在,开饭前孩子们各自找事干,用饭时再有兴有致地交流。几个孩子不但变得有礼貌、而且独立性强。他们夫妻付出什么代价呢?不过是把婚姻关系恢复到应有位置罢了!误区二:“对孩子应该完全讲民主”来求教的父母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叫孩子听话呢?

8、”我的答复是:“你真要他们听话,他们就会听话!”这意思是说,你应该“要求”而不只是“希望”他们这样做。孩子不听话多半是家长自己造成的。当你以恳求、作交易、贿赂、空洞的威胁,“下次不准了”或“反复讲道理”来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错误行为,那实际上是鼓励他们不听话。一个实例是父母煞有介事地与幼儿“争论”:你作了一项决定,孩子不喜欢,尖叫道“为什么?”你解释,他再问:“为什么?”你再解释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寻求答案,而只是引诱你进行一场“辩论”。如果你接受了,就像一脚踏进流沙,永远别想走出来。因为,不管你表达得多么清楚,幼儿总是只看见自己的理由。这时,你只要既不带歉意也不带威胁地简单回答“因为我是父

9、(母)亲,作决定是我的责任”,效果就会好得多。误区三:“家务活儿父母做就行了”我曾在工厂一个车间做过调查,问:“你们中有多少人能指望孩子在家中帮助干活儿?”500人中仅仅四、五十人举手。我又问:“当年你们的父母有多少人能做出这种指望呢?”手臂如林,全场笑声。着!在不过一代人时间里;我们已经亲手把一条重要的原则?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埋葬掉了。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这需要一步一步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务活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应该从3岁起就开始给孩子分配“任务”,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鼓动,渴望参与父母从事的

10、一切活动。可以安排他们端小板凳、递用具等;4到5岁的孩子可以教给洗小手绢、铺床;6岁时则教给收拾桌子、整理房间;10岁以后,应安排他们每天做一个钟头左右杂活儿;18岁时,就应胜任全部主要的家务活儿,如洗、熨衣服,做家常饭菜,拖地板、擦玻璃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帮助孩子向成年人过渡,而且教给他们尊重父母亲为持家所进行的一切辛苦劳动。误区四:“应该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出于爱子之心,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即使他们的要求很过份,也不愿意说“No(不!)”,生怕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本身就包含种种挫折,只有既体验成功,同时也经受挫折的考验,一个人才能最后培养起成功者的最重要品格?毅力。要让

11、孩子经历并证确对待挫折,拒绝他们的某些要求,是免不了的。“No!”和“Yes”一样,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营养素”。要检查你提供的这种营养素是否够量,可以先把本人向往的东西列一张表(如一辆赛车、一栋新房子或贵重饰物)。然后,在今后三年内可能满足的愿望上打一个圈;如果其中打圈的占到20%,你多半就很满足了。接着,用把你孩子今后一年内可能要求叫东西列到一张表上(如高级玩具、电子游机、时装)。然后,在你可能满足他们的物品上打一个圈;那么,会发现孩子75%以上的愿望都如愿以偿。想想看!我们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更糟糕的是,他们达到这种高消费水平不是靠努力、靠牺牲,而是靠抱怨、强求甚至要挟。容忍这种状况,我们实际上教给他们:优裕生活可以不劳而获?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坏品质。因此,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要求说“NO!”只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通常只占他们全部要求的25%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