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382681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水平,特别是合情的推理水平,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

2、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所以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个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使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3、58页例4以及练习九。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随着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使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水平。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使用规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了,秋天到了,小英学校里要去秋游,妈妈带小英去超市购物,来到超市,小英要买上好佳。 二、自主学习,探究规律:1 、出示问题

4、:上好佳每包6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 上好佳每包 6元,如果买20 包,一共多少元? 上好佳每包6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 2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教师板书)6 2=12 6 20=120 6 200=1200 3、观察算式、寻找规律: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得出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随着乘几。4、揭示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本节课算式的表现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表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资源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与学生实行谈话“现在是什么

5、季节?(秋天)对了,秋天到了,小英学校里要去秋游,妈妈带小英去超市购物,来到超市,小英要买上好佳。】三、继续探究:1、出示问题: 上好佳大礼包每包 20 元, 4 包一共多少元? 上好佳中礼包每包 10 元, 4 包一共多少元? 上好佳小礼包每包5元, 4 包一共多少元? 2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 (教师板书)20 4=8010 4=405 4=203、引导学生实行观察、讨论: 观察算式独立思考。同桌探索规律。板书表现: (缩小相同的倍数)204=80 除以2 除以2104=40 除以2 除以2 54=20引导学生小结: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0除外),积也除以几。【设计意图:

6、培养学生的推理水平,特别是合情推理水平,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个教材是很好的载体。如何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全面的思考,一语中的地表达,是教师应该注重和持续尝试的。】4、概括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成乘(或除以)几时,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四、应用规律,巩固练习。师:下面我们就要使用积的变化规律来实行一次数学擂台,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猜想,推理与验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不可或缺的数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更趋于严谨与理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第一关:火眼金睛1、判断:(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7、(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第二关:灵活机智2、 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1712 204 2540 10001724 ( ) 2520( )1748 ( ) 2510 ( )第三关:随机应变速度:40千米/时 速度:是货车的2倍时间:4小时 时间: 4小时路程:( )千米 路程:( )千米第四关:快乐动脑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 苹果5元:3千克应付多少钱? 香蕉10元:2千克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1)生:苹果5元:3千克 香蕉10元:2千克 (2)生: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5(63)10(元)10(4

8、2)20(元)102030(元)答:应付30元。第五关:大展身手5、【师:2010年还有84天就要结束了,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在这新一年你有什么变化?美化、亮化工程使我们的城市旧貌换颜,到处新建休闲广场和绿化带,让我们市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老师家旁边的一块绿地今年也扩建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8米560平方米师:(课件点击出现)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是什么意思?生:扩大后长方形的宽是24米。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答题纸上。反馈(展示台)(1)生:5608=70(米) 7024=1680(平方米)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2)

9、生: 5603=1680(平方米)师(追问):说说你的想法?生:长不变,宽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第六关:趣味发现6、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两数相乘,积随因数变,积若不变两数相反变】1824=432(182)(242)= (182)(242)=【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把对数学的研究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研究发现,大胆创新。】五、送一首小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创造生活中

10、的美。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6212 20480620120 1044062001200 5420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了两组口算练习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同位讨论自己的发现,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

11、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