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38223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 工作经历对家长的个性特征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关注家长的职业对家长教育孩子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效率。一、与从事经商活动的家长沟通 为了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何老师创设了一个“超市”活动区,让小朋友通过用“钱”购物、找零来练习加减法,小朋友很高兴地进入活动区玩购物游戏。一会儿,乐乐进“超市”了,他大声嚷嚷起来:“这钱是假的,我有真钱,谁跟我玩?”何老师闻声走过来发现乐乐从口袋里掏出不少皱皱巴巴、脏兮兮的5元、1 0元纸币,就问他哪来的,他说是妈妈给的。晚上,何老师把这件事

2、跟乐乐妈妈讲了,乐乐妈妈笑着说:“是我给孩子的,在家里他老是缠着我和他玩儿,我哪有时间呀?!他爸爸忙着进货,我忙着看门市,我就给他点零钱把他打发了。”何老师说:“孩子用它干什么呢?”乐乐妈妈说:“一点零钱,干不了什么,让他买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和玩具吧。何老师接着问:“孩子买的食品是不是健康,玩具是不是安全,您不关心吗?再说,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也不好呀!”乐乐妈妈说:“哟,我还真没想过。不过,没有多少钱,没关系的。”何老师发现乐乐的妈妈只顾忙生意,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尤其是在金钱教育方面存在误区。何老师决定找时间和乐乐的妈妈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为她提供一些教育建议。(一)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3、从事经商活动是不少家庭的谋生之道。经商得当,不仅可以为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满足生活所需,还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但是从事经商活动往往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而且工作时间较长,导致家长与孩子游戏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此外,经商的家长通常要花很多的心思研究商品和市场的变化,分给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较少。但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不知道相对于物质满足,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注与陪伴。这类家长希望孩子越省心越好,所以当孩子“打扰到自己的生意时,他们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来“打发”孩子,但是却没有对孩子怎样正确使用零花钱进行科学的引导。家长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指导。由于经商的家

4、长平时听见的“生意经多、“教育经少,所以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交流“教育经,这是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的关键渠道。(二)与家长沟通的策略与从事经商活动的家长沟通,重点是帮助他们重视教育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为沟通预热并营造放松的沟通氛围 从事经商活动的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不容易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可能存在的不妥之处,所以教师要打开“话匣子”,为与这类家长沟通“预热”。教师可以先向家长描述孩子的可爱之处,并肯定孩子的优点是与家长的积极影响分不开的,让家长心情愉悦地与教师沟通。或者以拉家常的口吻询问家长“是不是很忙”、“孩子在家听话吗、“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等问题,给家长营造放松

5、表达的环境氛围。教师不要直接就说孩子存在的问题,这会让家长觉得是孩子给老师和自己惹了麻烦,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使家长忽视了对自我的觉察与反省。 2提醒家长生意再忙也不要忘记孩子的教育 在倾听家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与教育方法,从总体上把握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尤其关注忙碌的家长是否把对孩子的爱理解为挣更多的钱。教师要与家长推心置腹地沟通,提醒家长生意再忙也不要忘记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识字、算数或者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幼儿园,却没有意识到家长与孩子聊天、游戏、讲故事、散步等简单的活动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

6、。教师要与家长分析原因,并告诉家长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孩子学习的地方,且家长的教育作用是教师不可代替的。教师要帮助家长意识到即使少挣点钱,换来孩子的幸福童年与健康成长也是值得的。 3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对金钱的需求 经商的家长,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用钱安抚孩子,误导孩子用钱寻找快乐。有的家长甚至发现给了孩子零花钱,孩子就不再闹了,可见孩子需要钱、喜欢钱,于是继续用零花钱换取孩子的安静与快乐。家长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幼儿的快乐并不是建立在金钱上,而是建立在亲情上,真正快乐幸福的孩子是充分享受家庭生活与父母关爱的孩子。出于对亲情的本能需求,孩子最初会千方百计地吸引家长与自己一起玩,但是当发现无论如何都实

7、现不了时,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找新的刺激与快乐。使用零花钱让他们换取了五花八门的食品和玩具,甚至赢得了小朋友的羡慕与追捧,于是孩子的快乐越来越依赖于金钱与物质上的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形成“金钱万能论的价值观,进而贻误他们美好的人生。二、与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家长沟通 常女士是某公司的管理人员,她坚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她特别推崇管理学上的“鳗鱼效应”。据说渔夫捕鱼时最犯愁的就是捕上来的带鱼容易死去,因为带鱼一出水便失去了生存能力,这样返航时带回来的都是臭鱼。有一个聪明的渔夫在船舱中放进了带鱼的天敌鳗鱼,于是便看到了另一种景象:鳗鱼追着带鱼咬,带鱼被迫四处逃窜,带鱼体内生存的欲望被激发

8、出来,惰性被活力所取代,其生存时间不知不觉延长了,死亡率大大降低。常女士认为,也应该让孩子早早地懂得竞争、学会竞争,把他们的竞争天性激活。 在常女士的支持和鼓励下,她的女儿莹莹各方面能力发展得都不错,但却过于争强好胜。上课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小朋友都争着举手回答,莹莹也把手举得很高。但是教师没有请她回答,因为她已经回答了好几个问题了。于是,点了举手的凡凡,凡凡站起来却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莹莹就说:“没想好就不要举手!听莹莹一说,凡凡更是羞愧地想不起来怎么回答了,只好沮丧地坐了下来。针对莹莹的表现,教师主动与莹莹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引导孩子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尊重他人。(一)了解家长的基本

9、特点 许多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家长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看到、听到的管理故事直接类比应用到幼儿教育上。初听颇有道理,然而经过仔细思考和辨别,就会发现这种类比的思维方式具有机械化、简单化的缺点。 比如案例中的常女士,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说明她具有主动进取精神,希望孩子能占据人生的制高点,这与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是相呼应的。但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竞争不尽相同。竞争分为两大类:“排他性竞争和“排我性竞争”。前者主要属于成人社会,具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比拼特征;后者则是儿童世界的竞争特征,孩子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竞争应以促进自我而不是以打败别人为目标。所以,家长不能直

10、接套用成人的管理学思维来指导幼儿教育,否则容易使孩子陷入自私、狭隘、自大、傲慢的恶性竞争中,而不是健康、向上、文明的良性竞争。 管理学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案例,但是管理学不能代替教育学,它们涉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时候,首先应以开放的态度饶有兴趣地倾听家长的知识经验与感悟体会,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同时注意以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别。经过一番客观的比较与独立思考以后,教师的专业能力会得到锻炼与加强。(二)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与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家长沟通,重点是指导他们尊重幼儿教育规律,避免幼儿教育成人化。 1指导家长用符合幼儿年

11、龄特点的方式管教孩子 儿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儿童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家长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孩子身上。对于这类家长,教师要学会引导他们。 这天,金晶小朋友的妈妈对老师说,金晶的爸爸对孩子比较严厉,总是用管理公司的一套模式对待孩子。金晶爸爸认为,孩子做对了不能表扬她,否则容易使她骄傲自大;做错了事要严格批评她,否则她以后就不怕家长了。金晶妈妈则认为,孩子不是大人,不能拿管理大人的方法来管理小孩子。爸爸却反驳说,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道理。妈妈说服不了爸爸,只好请老师帮忙出主意。于是,教师主动邀请了金晶爸爸进行沟通,先让他讲出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不紧不慢地向他指出:孩

12、子的良好行为需要得到鼓励,不良行为需要家长的批评指正,而且夸奖孩子和批评孩子都是有窍门的,并向他介绍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成效。金晶妈妈说,经过老师的沟通与开导,金晶爸爸对孩子的态度好多了,父女关系也逐步得到改善。 2提醒家长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带回家 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家长工作压力一般都比较大,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有的家长会把它控制在工作场所,“进门前,会脱去烦恼;回家时,会带快乐回来。有的家长则可能把消极情绪带回家发泄。如果教师从孩子身上发现其家长存在这种现象,要给予家长善意的提醒。教师可以用“踢猫效应对这类家长晓之以理。 某公司的董事长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他很

13、恼火。回到办公室后,他将销售经理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莫名其妙地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对秘书的工作挑剔了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挑剔,积了一肚子怨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妻子大发雷霆;妻子则对儿子大发脾气;儿子非常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小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心理学上把这些发泄消极情绪的连锁反应称为“踢猫效应。“踢猫效应”说明人的不满情绪可能会沿着由强至弱的等级依次传递,那么处于最弱势的个体会成为消极情绪无处发泄的最终受害者。而在家庭中,孩子就处于这样的位置。因此,对于这类家长,教师有责任提醒他们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3发掘家长利用量化管理培

14、养孩子好习惯的有益经验 有的家长善于把公司量化管理的经验应用于培养幼儿的好习惯上,教师发现之后可以把它作为家长育儿的心得介绍给其他家长。 某个孩子的爸爸是公司总经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醉熏熏地回到家,引起了孩子的不满;而孩子也有一些坏习惯需要改正,如自理能力差、不好好吃饭等。于是,管理经验丰富的爸爸与孩子展开了相互监督的“加分比赛活动”,最后谁加的分高,谁就是胜利者。爸爸的加分项目是:“在外吃饭不喝酒加1分,不吸烟加1分,自觉买水果加1分,每天陪孩子下棋加1分,星期天与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加1分,一天不说脏话加1分,一周不说脏话再加1分,一周看完一本书加1分,主动做家务加1分,讲一个笑话加1分。共计

15、l O分。孩子的加分项目是:“吃完一碗饭加1分,吃得干净再加1分,帮大人做一件事加1分,自己洗脸加1分,自己洗脚加1分,自己脱衣睡觉加1分,晚上9:30以前睡觉加1分,自己穿衣起床加1分,自觉弹琴加1分,坐姿正确加1分。共计10分。”班级其他家长知道这个方法以后,纷纷效仿,班级小朋友因此形成一股比赛“看谁的好习惯多”的热潮。(一)与外来打工的家长沟通 亮亮的爸爸妈妈都是外地人。夫妻两个人做点小生意,每天早出晚归,非常忙碌,就让亮亮自己在街道上玩耍。亮亮已经5岁了,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不像自己识字少,只能干又脏又累的活,在妈妈的反复要求下,爸爸同意让孩子上幼儿园。但是由于长期在家散漫惯了,亮亮

16、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不好的习惯,如不讲卫生、爱动手动脚等。当教师向亮亮妈妈反映这些问题,并希望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时,妈妈当场就训斥了孩子,见孩子乱摸就打他的手;当发现亮亮没有按时交作业后,就踢他的屁股,还骂道:“小兔崽子,不听老师的话,回家告诉你爸爸,看你怕不怕!教师发现亮亮的妈妈很尊重老师,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每次向妈妈反映亮亮的问题,孩子不是挨骂就是挨打,后来教师就不忍心再说孩子的事情了。(一)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亮亮一家的情况反映了全国多达2亿人的流动打工人口的基本状况。随着现代工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而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恰逢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