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发放利弊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372849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券发放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消费券发放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消费券发放利弊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费券发放利弊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券发放利弊及对策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口受到重创,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发 展,积极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成都、杭州等地方政府先后采取了发放消费券 的方式,与台湾地区全民发放消费券政策以及蒙代尔的中国万亿消费券建议相呼 应,来满足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现实之需。首先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 府发放消费券的背景和现状,其次,利用相关数据和经济学原理从利弊两方面对 消费券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发放消费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从根本上解 决我国内需不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消费券;扩大内需1我国消费券发行的背景发放消费券的提出源于经济学家美好的构想:消费券能带动几倍于现金的消 费量,同时由投资者消费

2、倾向引导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增加合适的产能,以达到刺 激经济的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认为,1万亿元消费券可拉动有效 需求增长3.5%,而如果把消费券控制在三个月内花完,则可拉动有效需求上升 14%。与此理论相适应,美国、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曾发放过消费券,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学者们认为在我国发消费券的效果要远远好过直接发放现金。天津财 经大学教授刘植才表示,发消费券而不发货币基于两点考虑:首先,一部分人不会 把这部分政府投入资金全部用于消费;其次和我们的消费习惯有关,有调查显示, 中国人的消费倾向是53%,也就是说赚100元会消费53元,47元被储蓄。这就说 明,如果发

3、放货币,从消费习惯出发,会有大部分资金被用于储蓄等其他途径。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作为对国家出台4万亿元巨额投资计划以确保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回应,各地也相应出台了许多刺激需求的办法。南京、 杭州、成都、广州和东莞等市政府试行发放消费券就是其中之一。2消费券发放的利弊分析2.1关于利的分析(1) 消费券是对我国困难群体的实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的短板,最容易被危机击倒。扩大内需的最佳途径, 在于提高百姓收入,尤其是贫困人口的收入。以消费券的形式由政府直接发放给 困难群体,不仅能够切实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上困难,让他们能够有财力买到生活 必需品,也有助于他们度过这一次的经济危机。(2

4、) 消费券是政府民生服务理念的提升。发放消费券是地方政府在金融危机之际确保城镇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不至 于进一步降低而采取的一种保障性措施。政府将通过各种途径给弱势群体赠送 慰问品和慰问金升级为依据社会保障范围,统一发放消费券,既确保弱势群体的 生活水平在金融危机期间不至于降低,又不至于造成救济金游离于流通领域之外。 它带来了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契机,带来了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转向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执政为民、服务 群众的理念。(3) 消费券对拉动内需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消费券发放的目的在于刺激消费。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此举对刺激消费起到 了一定作用。

5、据杭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此次发放消费券对商场的拉动放大效应为 3.59倍,主要是购买服装;对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的拉动放大效应为5.42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杭州规定使用消费券购买指定杭产家电可享受额外优惠,直 接拉动杭产家电销售增长近5倍,间接加大了对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在一定程 度上放大了消费券的乘数效应。2.2关于弊的分析(1) 消费券发放的成本较大。如果政府财政有大量盈余,且预期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发放消费券就是让富 于民。如果政府财政拮据,此时发放消费券,资金的来源主要有税收,借债,增发 货币等方式。税收会减少消费者或者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支出由纳税者承担,对 消费有消极作用;借债会提高

6、实际利率,增加企业或消费者贷款难度;增发货币会 产生通货膨胀。因此,消费券的本质是稀释全体国民的财富,损害未来的消费能 力,这是一种隐性成本。如果再考虑消费券设计,印刷,保管、发放等成本以及机 会成本,发放消费券的成本就会更大。(2) 替代效应不能有效拉动需求,收入效应有限。从发放对象上看,消费券的受益者基本被界定为接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的失业人群、退休人员、残疾人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属于温饱阶层。按照恩格 尔定律,食品等缺乏需求弹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他们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对这些 必需品的消费不会因为收入下降而减少,也不会因为收入提高而增加。也就是说, 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由于基本的食品消费在

7、家庭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 所以其弹性消费能力十分有限,此时他们从政府那里领取到的消费券对他们来说 产生的不是收入效应,而是替代效应,即激励他们把家里本来用于消费基本食品 支出的钱存入银行,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内需并没有被拉动。g| II y 3:| i 讣 | 车*WWW =TI Wa kie-t如图1所示:具有U1无差异曲线的人,预算约束线为IA,在E1达到均衡状 态,此时有OQ用于消费,ON用于储蓄;当发放了消费券之后,预算约束线平移到 BA,收入增加,此时在E2点达到均衡,消费保持不变,仍为OQ,储蓄增加到OI, 其中增加的NI部分即为消费券所带来的储蓄替代消费的效应。

8、通过图示可以看 到,发放消费券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很有限。2.3乘数效应不明显消费券发放可直接作用于市场消费环节,减少传导步骤,配合扩大投资的政 策,共同作用于经济体系,更大的期望是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就是“乘数效 应”。乘数效应是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 总需求的额外变动。乘数二1/(1-MPC),MPC是指边际消费倾向,家庭额外收入中 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MPC越大,对消费的引 致效应越大,乘数也就越大。以成都为例,此次发放消费券的总额仅为当地全年 GDP的万分之一,这样的一个比例从实际上来说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从经

9、济学角度来说,即使产生10倍的乘数效果,也仅是全年GDP的千分之一,何 况消费不可能会有10倍乘数效果。即使各地纷纷效仿,如此计算下来,对全国 GDP总量的拉动也不会太明显。3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消费者对未来 的预期和信心取决于其所能得到的安全感,主要包括生活安全、生命安全和财产 完全。只有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消费者才敢消费。因而在当前形势下,社保、教 育、医疗的改革完善十分必要,社会保障程度的提高,将给人民稳定的安全预期, 进而提升消费信心。(2) 有效利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优化产业结构,帮助民营企业成长。打 破某些企业的垄断地位,减

10、少不合理的管制。激活整个经济体系,并创造大量就 业岗位,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信心。(3)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我国目前消费低迷的原因之 一就是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要关注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状况,增加他们的消费信 心。要突出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城乡一体化来提高农民的收入;二是提 高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的收入,为这些地区的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全体国 民的财富,真正做到藏富于民。(4) 建立更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这包括了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和以所得 税为主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合理建立。在初次分配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使劳动收入与企

11、业利润的变 动能够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收入再分配方面,政府应减少与民争利、与企争 利的税收模式,调整税收使企业与居民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实现均衡。只有 真正理顺了收入分配关系,我国经济消费不足的矛盾才能得以解决,才能够真正 起到刺激生产与消费的作用。发放消费券是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采取的特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扩大内需、增强人们信心和提振社会景气度。但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根本途径 还是要解除消费者顾虑、增强消费者信心。我们应该围绕以人为本这一宗旨,创 新公共服务体制,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国民收入,缩小贫 富差距,增强社会凝聚力,刺激我国的消费市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