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372457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细胞氧化 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约有95%是来自于线粒体,其来源是将细胞 内的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CO2和H2O,这一过程称之为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其基本步骤有:糖酵乙酰辅酶A(CoA)的形成、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作用。酶能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在此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释放出仅仅使细胞能够扑获和储存的能量。这个受生物学控制的氧化结果起初就和简单的燃烧现象一样:复杂的分子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中一些经过交换的电子永久地逃离细胞的呼吸或从呼吸中

2、心遗漏掉并同周围的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有毒性氧分子自由基。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估计有2-5%的电子转化为过氧化物分子和其他类型的氧化自由基,自由基的持续增加就对机体组织造成大量的氧化压力。自由基被认为与大约60种(而且至少是60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科学有证据证实,抗氧化剂能停止甚至逆转(在某些疾病中)由于自由基所导致的损伤。自由基与机体细胞发生作用后,给机体留下了毁灭性的灾难。在细胞膜上留下了许多微笑的孔洞,使细胞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破坏了细胞的蛋白和脂类分子。一旦我们机体细胞内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储备,我们就能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2、 OS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

3、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指机体在内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Ntrogen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ROS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等;RNS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等等。由于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氧化或

4、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可诱发基因的突变、蛋白质变性和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人体衰老和各种重要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糖尿病-最重要的危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不单纯是一种生化反应,它更有着极其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包括膜氧化、线粒体代谢、内质网应激、核的重构、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表达、泛素和泛素化、自吞和溶酶体、细胞外基质、信号传递、蛋白折叠等多重的细胞和分子改变。 3、 ROS 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O2 -、H2O2 及HO2、OH 等。4、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

5、is )是维持正常组织形态和一定功能的主动自杀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故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CD )5、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

6、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6、 P53 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7、 MTT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主要有两个用途 1药物(也包括其他处理方式如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毒性的测定; 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性测定。 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

7、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OD值),来判断活细胞数量,OD值越大,细胞活性越强(如果是测药物毒性,则表示药物毒性越小)。8、 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抗氧化能力 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黄嘌呤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后者氧化羟胺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对氨基苯磺酸与甲萘胺作用下呈现紫红色,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当被测样品中含SOD时,则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专一性抑止作用,使可形成的亚硝

8、酸盐减少,比色时测定管的吸光度值低于空白管的吸光度值,通过公式计算可求出被测样品中SOD的活力。9、 信号通路 当细胞里要发生某种反应时,信号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传递了一种信息,细胞要根据这种信息来做出反应的现象,叫做信号通路。 信号通路分为两类: 一是当信号分子是胆固醇等脂质时,它们可以轻易穿过细胞膜,在细胞质内与目的受体相结合; 一是当信号分子是多肽时,它们只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等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大都是跨膜蛋白,通过构象变化,将信号从膜外domain传到膜内的domain,然后再与下一级别受体作用,通过磷酸化等修饰化激活下一级别通路。 信号通路(signal pathway)的提出最早可以追

9、溯到1972年,不过那时被称为信号转换(signal transmission)。1980年,M. Rodbell在一篇综述中提到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此后这个概念就被广泛使用了4。信号通路是指能将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经细胞膜传入细胞内发挥效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通路。这些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称为配体,ligand)包括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神经递质以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等。当配体特异性地结合到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receptor)后,在细胞内的信号又是如何传递的呢?细胞内各种不同的生化反应途径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蛋白组成的,执行着不同的生理生化功能。各个信号通路中上游蛋

10、白对下游蛋白活性的调节(包括激活或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添加或去除磷酸基团,从而改变下游蛋白的立体构象完成的。所以,构成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是蛋白激酶和磷酸酶,它们能够快速改变和恢复下游蛋白的构象。从细胞受体接收外界信号到最后做出综合性应答,不仅是一个信号转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将外界信号进行逐步放大的过程。受体蛋白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经信号级联放大、分散和调节,最终产生一系列综合性的细胞应答,包括下游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细胞骨架构型和DNA合成的改变等(如图3)。这些变化并非都是由一种信号引起的,也可以通过几种信号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反应.10、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

11、okine,CK)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细胞因子1.淋巴因子(lymphokine)于命名,主

12、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IFN-、TNF-、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2.单核因子(monokine)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IL-6、IL-8、TNF-、G-CSF和M-CSF等。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等。(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1.白细胞介素(

13、interleukin, IL)1979年开始命名。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已报道有三十余种(IL-1IL-35)。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EPO等。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

14、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3.干扰素(interferon, IFN)1957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IFN-和IFN-,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根据其产生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和TNF-两类,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产

15、生,后者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两类TNF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大剂量TNF-可引起恶液质,因而TNF-又称恶液质素(cachectin)。5.转化生长因子-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family, TGF- family)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TGF-1、TGF-2、TGF-3、TGF12以及骨形成蛋白(BMP)等。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I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神经生长因子(NGF)、抑瘤素M(OSM)、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7.趋化因子家族(chemokinefamily)包括两个亚族:(1)C-X-C/亚族,主要趋化中性粒细胞,主要的成员有IL-8、黑素瘤细胞生长刺激活性(GRO/MGSA)、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碱性蛋白、蛋白水解来源的产物CTAP-和-th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