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肖兰-案例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372399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4-肖兰-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54-肖兰-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54-肖兰-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4-肖兰-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4-肖兰-案例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4号肖兰案例“时分秒的认识” 案例分析: “时、分、秒”原本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第一部分“游戏复习”中,教师首先以钟表行走时发出的“滴答”声为这节课的切入点。每个学生都听到过钟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当他们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时,就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跟时间,跟钟

2、表有关的知识。接着,教师用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带着学生进入到对已有知识的复习环节中去。通过这个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思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在第二部分“创设情境,激趣感知”中,情境的创设也紧密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尤其是快到12点时的倒记时敲钟,更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内容之一。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很熟悉。选中这个素材作为引出“秒”这个概念,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配合上课件的使用,学生们跟着课件上的数字一起进行倒记时,然后听到零点的钟声敲响,心里无比兴奋,心

3、情也变得好起来,一扫开始上课时的拘谨,进入到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有利于下面知识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第三部分“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体会1秒、30秒和60秒的长短。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教师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感受1秒钟有多长,并且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他们有的会深呼吸一次,有的会眨一下眼睛,有的会出拳一次在让他们体会30秒长短的时候,形式发生了转变:有一个同学想在30秒内踢键子,教师把她请到

4、了教室的前面,找来两个同学帮她记数,然后让其他所有同学帮她记时间,并且开始和结束都要负责听记时间的同学的口令。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下,大家一起体会了30秒的长度,然而体会的方式却多种多样。最后,全班每个同学都在60秒内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并且尽量完成得精致,完成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4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还有全班的互动展示。让学生先自己独立体会60秒,主要是让学生先独立判断60秒到底有多长,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件适合在60内做的事情去完成,而且要尽量完成的漂亮;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目的在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欣赏其他同

5、学的作品,由此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如内容安排上的不足,或者是完成质量上的不足;最后展示每个小组选出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并且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第三

6、部分“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设计“1分=60秒”这个教学环节时,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开始学习秒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对秒都有哪些认识?”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说出自己对“秒”的各种认识,当学生说到“1分=60秒”后,进一步追问:“你知道为什么1分=60秒吗?”由于学生前两年一直使用北京版的教材,因此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回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定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生回答完原因后,通过一个小小的课件,让学生对1分=60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他们用自己的双眼真实地看到了当细细长长的秒针走了1圈也就是60个小格后,分针走了1小格。 四、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师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时,通过让学生自己体会时间的长短,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时、分、秒”的表象,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时间的长短,懂得合理充分地利用好时间,从而建立了“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