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37155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7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学生姓名 崔海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231 班 级 2023级机制5班 指导教师 何辉波 成 绩 工程技术学院2023年7月目 录1.引言12.课程设计的目的23.零件的分析3.1零件的类型及功用23.2零件的工艺分析2 3.2.1零件结构及工艺分析2 3.2.2分析零件的材质热解决及机械加工工艺性34. 毛坯的选择3 4.1 铸件形状的拟定3 4.2 毛坯尺寸的拟定45.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4 5.1定位基准的选择4 5.1.1粗基准的选择4 5.1.2精基准的选择4 5.2 拟定工艺路线5 5.2.1表面

2、加工方法的选择5 5.2.2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5 5.3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拟定6 5.3.1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计算6 5.3.2 选择机床及相应的夹具,量具和刀具:7 5.3.3 拟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96. 夹具设计16 6.1 拟定设计方案17 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17 6.3拟定导向装置18 6.4拟定夹紧机构19 6.5定位误差分析197.心得体会20参考文献20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崔海波工程技术学院 机制5班1 引言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操作,并且之前也到实习工厂里进行了金工实习。为了让我们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密

3、切联系,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开始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设开始之前我们对所学的各相关课程进行了一次进一步的综合性的回忆与温习,这次温习我们对课设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结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设计对我们非常重要,是我们对自己实际能力的一次历练。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设中我们分组进行设计,在团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但是在大家的责任心驱使下结果还是团结一致去分工完毕任务,结果也让大家锻炼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受益。

4、此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们顺利完毕了本次设计任务。在课设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实践能力尚不成熟,以及一些疏忽和大意的存在,设计尚有许多局限性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2.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旨在继承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让学生完毕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其目的如下:(1) 在结束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只是得到巩固和强化,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2) 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

5、和技术资料,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对的使用这些资料。(3) 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对的的设计观念,懂得合理的设计应当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是这个是合理的,并且在实践中是可行的。(4) 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的技术文献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专业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3. 零件的分析3.1 零件的类型及功用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成本。 3.2

6、零件的工艺分析3.2.1零件结构及工艺分析零件图样如图所示,轴承座的重要几何元素为支承孔、安装底面,由于这是与其他零件直接接触的表面,对加工及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轴承支承孔的内表面必须要有足够的粗糙度才干保证零件的加工规定同时必须相对于底面又要有很高的平行度,由于支承孔的轴线与底面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底面要有足够的粗糙度才干保证与支承孔轴线的平行度。支承孔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没有前面的规定高,能达成Ra 6.3就可以了。辅助元素为底平面的安装螺孔、支承孔周边的轴承盖连接孔,支承座身的铸造结构,重要为固定连接作用,对精度规定不高。轴承座零件图3.2.2分析零件的材质热解决及机械加工工艺性轴承

7、座的重要作用是支承,根据零件的复杂限度,我们选择铸造制作毛坯。铸件材料为HT250,其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能较优,需要进行人工时效解决。4.毛坯的选择毛坯的铸造形式是铸件,材料为HT250灰铸铁,根据生产大纲,生产类型为大批大量生产。4.1 铸件形状的拟定 毛坯的铸造形式是铸件,材料为HT250灰铸铁,根据课程设计书表2-7和铸件尺寸,铸件最小壁厚为5mm,铸造内圆角一般取壁厚的0.2-0.4倍,取2mm,外圆角半径取2mm。铸件起模斜度为4。,分型面选为底面,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重要加工面,铸件的最小凸台高度为4mm。4.2 毛坯尺寸的拟定 铸件的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由

8、材料,铸造方法和生产类型决定。轴承座所用材料为灰铸铁,大批量生产时选择的毛坯铸造方法是金属铸造机器造型,根据课程设计书表5-7至表5-11,铸件公差等级为CT8-10,取CT9,加工余量等级为D-F级,取F级,总长160的机械加工余量为1.5mm,即该总长的基本尺寸为161.5mm,尺寸公差为2.5mm,总宽70mm的机械加工余量为1mm,即该总宽的基本尺寸为71mm,尺寸公差为2.2mm。其他尺寸参照零件图尺寸参照查得,最后按照入体原则标注毛坯尺寸。5.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5.1定位基准的选择5.1.1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互相位置规定原则。当有些不

9、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有互相位置规定期,一般不选择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保证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派的原则。应选择重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3)粗基准不反复使用的原则。粗基准的精度低,粗糙度数值大,反复使用会导致较大的定位误差,因此,同一尺寸方向的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根据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我们选择毛坯支承孔为重要粗基准,底面安装螺纹孔作为辅助粗基准。5.1.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已加工底面为重要的定位精基准,22mm的安装螺纹孔圆柱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5.2 拟定工艺路线5.2.1表面加工方

10、法的选择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加工方法42孔Ra 12.5无无圆柱度0.01钻47孔Ra 1.6IT7+平行度0.08圆柱度0.01粗镗半精镗精镗底 面Ra 6.3无无无粗铣支承孔左右端面Ra 6.3无无无粗铣4个安装螺栓孔Ra 6.3Ra 12.5无无无无钻铰安装螺栓孔平面Ra12.5无无无铣4个轴承盖连接螺纹孔无无M6无钻孔、攻丝5.2.2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方案:工序10: 铸造毛坯;工序20: 时效解决工序30: 铸件内外非加工表面彻底清洗干净,涂耐油漆同时检查铸件是否有缺陷;工序40: 对要加工的底面孔及螺纹孔进行划线;工序50: 夹轴承孔两侧毛坯,粗铣轴承座上下

11、底面及螺栓孔面,照顾尺寸95mm和表面粗糙度;工序60: 以已加工底面和沉头孔定位基准,在轴孔处压紧,铣主视图上平面及轴承孔左、右侧面肋板;工序70: 夹肋板,按底面找正,铣四侧面,保证尺寸70mm和160mm;工序80: 钻,铰12的孔,保证孔深;工序90::钻22的沉头孔,保证孔深;工序100: 以底面以及沉头孔定位,采用专用夹具装夹工件,钻42mm孔;工序110:粗镗孔, ,半精镗,精镗至表面粗糙度规定达成Ra1.6,保证其中心轴线至底面面距离95mm;工序120:以右端面和底面定位,铣左端面至尺寸;工序130:以左端面和底面定位,铣右端面至尺寸;工序140:钻4个轴承盖连接螺纹孔5,并

12、攻丝至M6;工序150:锪42mm孔,mm孔倒角245,去毛刺;工序160:总检入库。5.3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拟定5.3.1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计算合理选择加工余量,对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减少成本都有重要意义。机械加工余量一般按照查表法拟定,根据加工余量的选择原则,以及课程设计书表5-51至5-70,可以拟定相关孔,平面和螺纹的加工余量。 拟定被加工面各工序的加工余量之后,然后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最后根据各道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及其经济加工精度,拟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并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公差。通过计算,具体结果如下表:表1 圆柱表面工序尺寸表加工表面加工内容加工余量精度等级工序尺寸表面粗糙度42钻孔0IT1112.5粗镗1.5IT1212.5半精镗1.0IT106.3精镗0.50IT91.66钻孔0IT106.322钻孔0IT1012.512钻孔0IT1012.5铰孔0.3IT86.3表2 平面工序尺寸表工序号工序内容加工余量基本尺寸经济精度工序尺寸偏差01铸件1.5CT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