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规范2009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37062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测量规范2009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GPS测量规范2009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GPS测量规范2009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GPS测量规范2009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GPS测量规范2009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测量规范20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测量规范2009(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次1范围1范围3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251级别划分252测量精度253用途36布设的原则361基本原则362GPS点命名463技术设计47选点471选点准备472点位基本要求473辅助点与方位点474选点作业575选点后应上交的资料58埋石581标石582埋石作业583标石外部整饰684关键工序的控制685埋石后上交的资料69仪器691接收机选用692仪器检验693仪器维护710观测.7101基本技术规定7102观测区的划分7103观测计划8104观测前的准备8105观测作业的要求.811外业成果记录.9111A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112B

2、、C、D、E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12数据处理9121基本要求9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9123基线向量解算10124A、B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1125重测和补测11126GPS网平差12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l3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l3131成果验收13132上交资料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l4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l5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l9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23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3、)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l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l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l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CHl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l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l004测绘技术

4、设计规定CHT2008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观测时段0bservation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简称时段。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observation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34异步观测环independentobservation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

5、闭合环。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ofdata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36GPS静态定位staticGPS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37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CORS由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含天线)、计算机、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及电源设备、观测墩等构成的观测系统。它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定时、实时或按数据中心的要求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它可独立或组网提供实时、快速或事后的数据服务。

6、38单基线解singlebaselinesolution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GPS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39多基线解multi-baselinesolution从m(m3)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m一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出m一1条基线向量。310国际导航卫星系统服务internationalGNSSservice;IGS提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0等卫星星历,卫星钟差以及相应卫星系统的地面基准站坐标等方面信息的国际组织。4基本规定41GPS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其定义和参考椭球参数见附录A。

7、GPS测量采用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宜采用世界协调时(UTC)。42用于各级GPS网测量的仪器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并在其检验有效期内使用。43各级GPS网测量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的技术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44当需要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l954年北京坐标系或其他坐标系成果时,应按坐标转换方法求得这些坐标系中的坐标。l980西安坐标系及l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见附录A。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51级别划分GPS测量按照精度和用途分为A、B、C、D、E级。52测量精度521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其精度应不低于表l的要求。表1级别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相对精

8、度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mm水平分量(mma)垂直分量(mma)A23110-80.5522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2的要求。表2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mm垂直分量mmB51050C102020D20405E20403523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的GPS测量,在满足522规定的B、C和D级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其相对精度应分别不低于110-7、ll0-6和ll0-5。524各级GPS网点相邻点的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应不低于表2规定的各级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的要求。53用途531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

9、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等的GPS测量,应满足A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532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的GPS测量,应满足B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533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建立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的GPS测量,应满足C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534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的GPS测量应满足D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535用于中小城市、城镇以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等的GPS测量,应满足D、E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6布设的原则61基

10、本原则6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6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6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表3级别BCDE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条668106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615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616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应少于3点。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E级网点应有12方向通视。617A、B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高程,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618A、B级网点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