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367522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寇芳一,说教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风,写出了作者屋破漏雨,心忧天下的心境。吟出了身处漏雨茅屋而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因此,学习本诗,有利于进一步掌握歌行体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的特点,并对前后两首诗在句式、叙事、抒情、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本诗结构明晰,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沉浓郁,适合诵读,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便于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说学情学生在学习本诗前已接触过不少古诗词,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如知人论世、诵读、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在八年级学生

2、还学过杜甫的三首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对杜甫其人、其诗风格有所了解。特别是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给学生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本诗语言质朴,字词的理解结合课下注解可以完成。因此,学习本诗,只要教师遵循诗教的一般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正确引导、适时点拨,便能比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估计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会出现字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的把握不够好,通过老师逐步指导并作示范朗读,方能达到诵读要求;在归纳第三节文意时,需要充分的讨论和引导;品味语言时,老师的示例很重要。三、说目标对古诗文的教学,新课标有明确的表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3、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材单元编排中要求“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教师用书单元说明书中提出“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注重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互相启发,纠正偏颇,弥补缺漏;注重读写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歌行体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诵读古诗的方法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语言难点:品味语言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心有灵犀一点通觅径探幽说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创设法指导朗读法点拨教学法2、学法探究法讨论法五、说过程(一)知人论世入情境(情境导入)1、展示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照片,配以解说、引出杜甫2、展示草堂照片,引导学生说说对杜甫的了解。老师补充、引出并板书课题。(二)展示预习任务: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2.“归来倚仗自叹息”,叹什么呢?3.他为何将“群童”称为“盗贼”?4.从哪里看出屋破难眠呢?5.忧什么?6.这首诗中有几组对比,如“漏屋”与“广厦”;“长夜沾湿”与“风雨不动”;“俱欢颜”与“死亦足”,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呢?(三)拓展练习:以诗赏诗,向课外延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垂老别) 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 六,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破屋急顽童抱茅叹屋漏难眠忧广厦庇寒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