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36642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科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表格打印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筹划一、指引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她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她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她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方略,为她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本。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构成。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测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测,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结识拓

2、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结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们观测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引学生结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自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重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结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因素。让学生懂得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

3、部分。第一部分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结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结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种小车。三、 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她教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少,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

4、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教师及时、周到的指引,使学生没能较好地在观测、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3、小朋友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小朋友对周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她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体现出浓厚的爱好。四、教学目的: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措施技能,如观测、记录、简朴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足的根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

5、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因素、变化及规律。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测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测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解决数据,并结识到反复实验的意义。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本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六、 教学措施:1、一方面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重要的。平时要充足运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原则、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

6、体状况,尽量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性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爱好。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学时备注18.99.2种子发芽实验(一).59.9种子发芽实验(二)392.16观测绿豆芽的生长、199.23蚯蚓的选择59.9.30食物链和食物网610310.7做一种生态瓶 10.110.4变化生态瓶80.110.1维护生态平衡9102410.28光和影1010.3111.阳光下的影子1111.111光是如何传播的1211.1.18光的反射311.211.2光与热1411.1.2如何得到

7、更多的光和热1512.5.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612.12.1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712.92.2地球表面的地形1812.2612.30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91.21.6岩石会变化模样吗21.9113我们的小缆车 ( 科学 )教学设计教 学 内 容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理解制定实验筹划的环节和重要内容过程与措施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理解制定实验筹划的环节和重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按照实验筹划持续观测实验对象教学难点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师

8、课前准备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提前预习教学 过 程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一般通过实验进行,一方面要制定周密的实验筹划。目前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如何才干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变化其中一种条件也许会有什么成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变化的一种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变化的另一种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阐明 四、拟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筹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节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筹划( 科学

9、 )教学设计教 学 内容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理解制定实验筹划的环节和重要内容过程与措施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理解制定实验筹划的环节和重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按照实验筹划持续观测实验对象教学难点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提前预习教 学过 程 一、交流实验筹划 请一种学生向人们报告她的实验筹划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她学生依次报告其她两项实验的筹划 人们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理解

10、措施,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的确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想实验成果 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后来到发芽,也许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也许要多长时间,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如何算,如何即时发现变化 四、观测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 )教学设计教 学 内 容3、观测绿豆芽的生长教 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平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过程与措施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懂得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合适的温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整顿收集到的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难点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平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教师课前

11、准备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提前预习教 学过 程一、引入: 师:“哪个同窗乐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 .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决。 (1)汇集各组数据。 (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与否同样?(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如何解决?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 ()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阐明什么问题。 (3)“实验成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阐明什么问题。(4)综合阐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扩展与思考。 (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 (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三

12、、全课总结。 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 四、课后拓展。继续观测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 ( 科学)教学设计教 学 内 容4、蚯蚓的选择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过程与措施通过实验,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师课前准备准备科学实验器具,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提前预习教 学 过 程一、提出问题 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重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这与光线有关系吗?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 二、作出假设 针对你的问题,作出

13、假设 。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根据是 。 三、制定筹划(一) 实验装置的设计: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 (二)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提示:想想看:下列放置蚯蚓的措施中,哪种最科学? (三) 2分钟后,记录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记录3次。(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 讨论与思考 1.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四、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科学 )教学设计教 学 内 容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 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过程与措施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分析活动,结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画、找食物链,结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中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