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36642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音乐活动中从幼儿的行为谈教师的指 导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无法把 握幼儿的情绪。幼儿要么过于兴奋,不听指挥;要么反应冷漠,心神 不宁;要么紧张、焦虑、拒绝加入集体活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呢?一、以教师创设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一般来说,幼儿年龄越小,对环境的依赖性越大,受环境的 影响越大。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环境在音乐活动中的价值。1. 运用音乐、图片、实物、语言、动作等进行组合设计,创 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如在进 行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一歌唱教学活动时,一开始我便出示了一个 蛋,让幼儿猜蛋里住着谁,并通过一

2、次次的敲蛋游戏,使幼儿的注意 力始终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该乐曲的曲调及节奏。最后, 当蛋终于被敲开的时候,幼儿都高兴地拍起了手。同时,蛋里出现毛 茸茸的小鸡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一次次观察小鸡的模样,幼 儿又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歌词。2. 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 参与意识,使幼儿更主动、顺利地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探求新 知。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将那些需要幼儿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 定的问题情境中去,以激发幼儿的探求兴趣。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 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 况,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活动的

3、氛围和问 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愿望。所以,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情境,幼儿学习的兴趣总是在特定 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幼儿的学习兴趣必会成为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二、以教师的情绪来带动幼儿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幼儿学习兴趣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激 发作用,尤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对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 展有着更大的作用。1. 如果幼儿的情绪过于亢奋,教师则应以自身较冷静的情绪 对其进行抑制。反之,幼儿情绪过于低落,教师则应以自身较高涨的 情绪对其进行激发。2. 教师还必须有一种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音乐活动所需要 的特定的情绪。如欣赏活动森吉德

4、玛,第一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 一种宁静、安详、优美的情绪,所以教师自身的情绪表现应为平和、 安详、充满深情和爱意。第二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欢快、飞腾、 奔放的情绪,所以教师自身的情绪表现应为激动、热烈、豪放并充满 激情。只有当教师自身的情绪表达能够同时与音乐和幼儿发生共鸣时, 幼儿才能同时被教师的情绪和音乐所吸引和打动,从而真正进入到音 乐的欢乐天地中。教师的情绪表达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表情。教师的表情应自然而鲜明。如欣赏一段音乐时, 幼儿能从教师丰富的脸部表情中感知这段音乐是优美的、舒适的,还 是快乐的、兴奋的或是难过的、生气的。其中,教师的眼神对传达情 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

5、们必须学会用眼睛把自己的情绪以及与此情绪有关的意思直接输送到幼儿的心灵深处。第二,动作。教师应注意使用动作的形象、幅度、速度以及 力度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与此情绪有关的意思。当我们希望幼儿轻轻 起立时,通常自己会做出小心谨慎的、轻轻起立的样子;当我们希望 幼儿的情绪处在安宁、平静、认真的状态时,自己首先应将情绪以及 整个身体置于平静、静止的状态;当我们希望幼儿的情绪处于愉快、 欢乐、振奋的状态时,自己首先应将情绪以及整个身体置于活跃的状 态。第三,语言。教师在歌唱或讲话时,应注意使用语言的表情 因素。首先,应注重语言的语音、语气和语速。如在迷路的小花鸭 这一歌唱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明白小花鸭迷路时

6、难过、伤心的心情以 及被小朋友送回家时高兴、快乐的心情,我在一开始讲述故事时,便 穿插了两种不同的语气、语音、语速,从而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了铺 垫,使幼儿在歌唱时情不自禁地运用了我刚才的语气、语音和语速。 其次,要有准确的指令性语言。如在一次音乐游戏玩薄饼中,一 开始幼儿就要拉成一个大圆(即变成一个碗)。这是幼儿最高兴、最 兴奋的事情。每当幼儿手拉手扯圆,便会出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 “扯圆”现象。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让幼儿能有克制的行动呢?这时教 师准确的指令性语言便非常重要。通常我只要一句话:“呦,快,快, 碗破了”就把孩子引回了需要的圆上,可如果当时我说:“把圆拉大 一点”,幼儿肯定会“哗”

7、 一下无限大;“拉小一点”,又肯定会“喔” 一声挤在一起。如此一来,幼儿必会兴奋过度而导致情绪和出现行为 失控的现象。再次,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的简约,尤其是对于小班的 幼儿来说,因其年龄较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短,记忆容量有限,如 果教师的语言冗长,给幼儿感知语言造成障碍,幼儿的注意就容易涣 散,而且语言简约可使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三、以教师正确的行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在现今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要的行动方式一般可归纳 为几个方面。1. 观察。在更加强调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音乐 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已被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通 过观察,我们才能对那些喜

8、欢自主创造的幼儿给予积极的支持和促进; 对那些喜欢旁观、闲荡的幼儿给予耐心等待、认可和接纳;对经常处 于两难境地的幼儿以巧妙的引导并提出建议;对常遇到困难的儿童给 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容易灰心丧气的幼儿给予安慰和鼓励;对易 出现过失和错误的幼儿给予宽容和谅解。通过观察,我们才能及时发 现幼儿中好的典型范例,从而因势利导地利用幼儿中的典型范例, 让幼儿来教育幼儿,并以此来培养幼儿相互教育,相互学习的观念与 习惯。2. 反馈。反馈是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发展幼 儿有目的的行为的重要教育技术,也是现今的素质音乐教育所要求教 师的重要行动方式之一。通过反馈,可以让幼儿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 己

9、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在做的过程中要不要改变或有了什么改变等。 如在韵律活动包粽子中,我让幼儿创编包粽子的动作,因为在此 活动之前,幼儿已经看过炊事员包粽子的过程,因此在创编时幼儿通 过自己的理解创编出了一系列包粽子的动作。教师通过观察,及时把 幼儿中一些比较优美的、形象的动作反馈给了幼儿,从而创编出了从 夹、卷、放(馅、拿线、咬、绕、打结这一整套包粽子的动作,整个 创编过程教师只是起了个穿针引线的作用。3. 督导。督导的重要功能在于能维护集体音乐活动的良好的 审美秩序,使幼儿养成一种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活 动之前或活动之中,一定要采取行动,重申规则,避免失控。如在音 乐欣赏去木偶城(音乐:欢乐舞)中,当幼儿要完整表演去木偶 城时,我在幼儿准备好之后,再次重申规则,并指出木偶城的木偶 兵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的耳朵可灵了,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可千万不 能发出声音来。正因为我在表演之前重申了规则,幼儿在活动时非常 投入,基本能听出乐句的长短变化,并随之做出相应的动作。除了以上3种行动方式之外,另外两种行动方式:鼓励、教 师角色的进入和退出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加以 适当运用,也必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以上便是我在音乐活动中的一些尝试和经验之谈。总之,在 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努 力钻研、积极主动反思,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