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360415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

2、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对照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

3、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

4、和它研究的对象。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

5、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

6、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

7、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第二课时(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

8、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

9、;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讨论后归纳。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重点)2、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重点难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10、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二、预习检测,读准下面的字音: 萌发 翩然 风雪载途销声匿迹 簌簌农谚 孕育 连翘 草长莺飞 纬度; 衰草连天 鬓毛衰;连翘 翘尾巴;差异差遣 差劲参差;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落叶 丢三落四落枕 三、整体感知,归纳课文提纲: 第一部分(第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6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分析课文: (一)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

11、些特点?试说一说。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的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请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句诗句。 参考: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

12、特点?参考:(1)“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3)“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4)“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5)“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5、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本段是接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 苏醒”等词将

13、“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

14、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二)研读第二自然段。1、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请学同们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15、,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1)区别:第一句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2)认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变化,活泼。第二句子整齐美。 2、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三)研读第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物候学知识,为什么不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另两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回答:从古代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