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35921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之我见07 级本三班 陈艳 学号: 07401313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广大教 师要把弘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 几千年的历史, 积淀了丰厚的传统 文化,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等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 午节等, 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更有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 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 她能涵盖伦理道德、 艺术审美、 哲学思 想等元素, 融载道、 载情、 载史于一体。 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

2、 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 涉者交流, 感受伟大的心灵、 深邃的思想、 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 既感受、 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 生命力, 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有利于开阔 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 来文化的渗透,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 他们吃的是洋快餐, 看的是日韩动画 片。很少了解自已的传统文化, 造成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 的危险,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3、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 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 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 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 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那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 ?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 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但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对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 著里, 却蕴涵

4、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她的朦胧、 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 课堂上不失 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2. 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 映领袖事迹的, 有体现关爱他人的, 诚实守信, 传统美德的, 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 无不洋溢着自然美, 人性美, 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友情等 , 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 化积累。 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 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达着生活信 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

5、文化。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3. 利用古诗文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 诗宋词元曲 , 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 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 习方式。 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 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 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 书百遍,其义自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读书破万卷,下笔

6、如有神” ,这 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 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 在平时教学中,采用 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 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 却在中国大行其道, 它们其实是西方文化乘着商业载体的扩散。 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 报“端午节” 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就是一声响亮的警钟啊。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 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

7、过程,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九 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 每届学生我都会让他们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 专门开一节专题 课进行赏月品诗, 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 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贺卡给父母, 让他们懂得 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的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5.加强书法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 几千年文化的结晶, 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从最初的文字形成到书 法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体现着伟大

8、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社会是十分重视书法教学的,人们也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 性的法宝,也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等。遗憾的是,在向国际化、信息化、现代 化迈进的过程中, 我们在享受新技术给我们带来高效率、 便利化的时候, 整个社会却步入了 少纸、 无纸的时代。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 而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 更多的学生 甚至大学生感到,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真不容易。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正视汉字,喜爱汉字,临摹并写 好汉字,在书法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我们可以用“忧劳可兴国, 逸豫可亡身” 、“勤则难朽,逸则易坏”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倡导“克勤为邦” 、“业广 惟勤”等蕴含中国人民高尚品格来培育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等。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已的文化修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 化气氛, 传承文化, 但课内的通过各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十分有限的, 真正宏伟、 博 大的内容在课外。 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发 现、辨别、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 华民族堂堂正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