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35855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明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活力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正确素材呢?根据本次教研专题教学目的的有效落实,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展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

2、觉上来认识天山,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忆,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到达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开展。二、注重多读感悟,进展自主地获取。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展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屡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

3、,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表达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考虑,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展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浸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

4、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根底。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进步语文学习才能。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学生理解的深与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些优美的句子,词语收到学生的记忆深处。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方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那么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今天

5、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一样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表达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展了深化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如:生甲:在欣赏“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一句话时,为什

6、么用“浮”呢?恰当吗?有一个学生说:花很高,(前文有交代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没过了马头,只露出人的上身。而马在行走,就显得人好象在花海中“浮”一样。又如:在体会“蓝天衬着高耸的宏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一句时,生乙说:是因为这里的山高,云就显得很低,投射在雪峰上,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学生的体会不得不让我佩服。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

7、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完毕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活力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平,都会平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化了,不只是感受到了风光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风光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根底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完毕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教师来给大

8、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展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化,朗读到位,而且体会深化。能做到这样我想主要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要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完毕是比较理想的。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3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一提起天山,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在那片古老的雪峰上,盛开着千年不遇的天山雪莲。 “天山”二字,已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

9、,自然之花就绽放得越为浓烈。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字词比比皆是,可谓字字珠玑,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对于这样的一篇美文,如何按照自读课文的要求只在一课时的时间内既解决大量的生字词,又让孩子们赏读品位文字,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能完成,还是要试试看。首先,我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既定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既有一马平川的草原,也有上下起伏的丘陵。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人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遭,这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的天山。接下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拼音,将生字读准,将句子读通,较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后检查学生对生

10、字词的掌握情况,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颇多,如:矫健、断壁悬崖、饮马、绚烂、白皑皑,自由读,提读,教师带读,分组读。总算将生字词障碍扫清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很小,而且不能充分地展现天山的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我进展了范读,要求学生心到、眼到、手到,边听边考虑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划下来。四年级的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还是不太强,读完后我问学生作者在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举手的人竟然寥寥可数,无奈,我还是带着学生逐段找了一下。可能是我没有充分将学生带着到课文的意境中,大部分学生无精打采,个别学生孩子做小动作。现场气氛实在糟糕,令我非常沮丧。或许,还因为是下午的原因,孩子们都累了。想像教参上的教学预

11、计那样带着孩子们赏析诸如“抛起水花”“银白的水链”之类的佳词妙句是不可能的了,教室里一时间成了我的独言堂。我自己也感到非常棘手,非常困惑,是不是好词好句一定要赏析一番才能内化到学生的脑子中去呢?我们的散文教学中有好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难道一定要把它表达出来吗?这样僵硬地解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硬着头皮终于把课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让孩子们再读,边读边划下自己喜欢的语句。好了,读完了,全班进展交流,这时班级里的气氛突然活了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唯恐教师无视了自己。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天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化的印象,为什么?有的说野花,它五彩斑斓,满山遍野;有的说塔松,密密麻麻的枝叶之

12、间只能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光;有的说小溪,它清澈见底,藏有活泼得意的小鱼我再浓缩了一下,要求大家用一个字来形容七月的天山,孩子们异口同声:“美!”我说:“是啊,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有着奇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双龙洞,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 -美!”时,下课的铃声响了。为了进一步学习文章中的佳词妙句,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摘抄七月的天山的好词好句,做一篇读书笔记。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4七月的天山一课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对祖国的风景

13、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承受的信息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在教学时,我按以下教学思路进展教学:1、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展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2、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还要把握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展背诵和摘记,并进展背诵交流。4、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今天第三节课是语文课,教学七月的天山。课前自己也作了一定的准备,阅读了名教师的教学流程,

14、觉着她的教学生做摘记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我也打算来教学生,我的理解是,教师重要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反思自己这个单元的教学,在这方面,我做的还非常的缺乏啊。心里常感到不安那。先记录下,我上这课的思路。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7月的天山.板书请看导读,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生1:要注意抓景物的特点。还有呢?生2:这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是的,首先写了哪些景物,还有抓住景物的特点。还有呢?生3:告诉我们要做摘记。恩,要学会作摘记,记录好词好句。初读:下面,我们走进课文,要求边读边考虑,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学生小声读)感觉读的不是很认真。这是我在小黑板上写词

15、语,下次写的词语在上课文前把她先写好,节省时间。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走进学生,催促他们的朗读情况。走进文本,概括课文:好,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一生答复:雪峰、雪水、原始森林、野花。并读了相关的句子。)真美,把他们用波浪线划出来。(在这里我没有请学生品句子,悟句子,只是单纯的教师分析p ,这是我这课最失误的地方。要改进。)二段还写了什么?(生没反映)还写了,溪流。(板书)通过同样的方法,概括了3、4段的景物。感觉学生还没有读透课文,反响不好,答复不出来。分段,括大意:是我在牵着大家的鼻子走,生的概括才能很差,以后要多多的训练。做摘记(此时,铃声响起,我才刚刚开始。进度太慢了。)拖课了

16、,这事尽量少发生吧。自己要多读书,课前多准备。多让生去读,去说,自己尽量少说,让课上的生动点。以后的进度是每课3个课时,2课时教课文,1课时做课堂作业本,改正。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5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进取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历、智慧程度、想象本领,构成进取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本领开展。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明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