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35258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教学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古诗教学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古诗教学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教学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教学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古诗教学谈小学古诗教学谈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理论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历。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根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一、粗讲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

2、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局部,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假如“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假如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那么怎么粗讲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点考虑:一是比拟陌生的字词。如“歌声震林

3、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老师的讲解。还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4、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一联对偶句,“日暮”对“天寒”,写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对“白屋贫”,写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一个“远”字,写出了天气昏暗中周围青山的朦胧;一个“贫”字,点出了投宿的这户山里人家的贫寒。以上所举诗句中“关”、“出”、“孤”、“远”、“贫”这些字词,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p 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根底上,才有可能比拟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二、熟读通过粗1 2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