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3522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设计,为大型静态电站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动力及薄膜锂离子电池技术。利用纳米材料的动力学优势,制备纳米结构的材料并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同时,依托纳米薄膜器件领域的布局开展薄膜锂离子电池相关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开展低成本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包括非晶硅和以铜铟镓硒为重点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四、人才与队伍(一)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根据中编办的批复,宁波材料所核定事业编制为150名。同时,宁波材料所还将以博士后和项目聘用的形式招聘编制外人员100-150名,并保持在读研究生200名。预计2010年前分年度逐步到位(详见下表),2007年底研究所建成验收时实际到位

2、约70%。创新岗位项目聘用在读研究生合计2007年170802502008年120801203202009年1401001604002010年150100200450(二)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筹建期间宁波材料所制定了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由“旗舰行动”、“团队行动”、“春蕾行动”等三个层面的具体行动方案构成。希望在建成验收时,能够汇聚若干位在材料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带头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骨干团队、一支高效精干而非一般社会资源可替代的技术支撑队伍和一支既懂科研管理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管理队伍,为全面启动研究所的各项工作打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3、。(三)研究生培养和教育计划宁波材料所鼓励“硕-博连读”的方式,通过全院统一的资格认定程序,重点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起点直接培养博士研究生。宁波材料所倡导“理实交融”,把研究生培养作为一项使命,不但让研究生成为研究所开展科研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研究所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向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四)全员合同聘用制宁波材料所与全体员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在双向选择、平等自愿及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的相关权利和义务。除了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所级领导外,宁波材料所将与全所其他员工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员工受聘岗位的不同

4、,研究所实施分类管理:岗位聘用合同。因所受聘岗位工作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限内为研究所持续服务的员工,研究所与其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原则上以5年为一个聘期,初次受聘者的试用期为3-6个月。任期聘用合同。所聘岗位以承担特定项目为主且目标较为明确的员工,研究所与其签订“任期聘用合同”,聘用期原则上为2年,项目周期较短的(小于两年者)以项目周期为准。任务聘用合同。对于承担某一方面具体任务的员工,研究所与其签订“任务聘用合同”,聘用期一般1-2年,初次受聘者视聘期长短不同试用期为1-3各月。(五)人事管理政策与措施1、人力资源配置到2010年“重新三期”结束时,宁波材料所的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到位

5、人员比例预计为6:3:1。岗位类别人员总数人员比例创新岗位编制外聘用备注科研岗位18060%10575创新岗位70%支撑岗位9030%3060创新岗位20%管理岗位3010%1515创新岗位10%合 计300100%150150参照院人事教育局对创新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宁波材料所各类人员岗位层次分布暂定如下:岗位类别聘用方式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中级初级合计科研岗位创新岗位3045300105编制外304575支撑岗位创新岗位31215030编制外204060管理岗位创新岗位四级以上(待定)五级4六级45215编制外510152、薪酬体系宁波材料所实行以“三元结构工资”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其

6、中:基本工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核准,平均占职工年收入的25%左右;岗位工资根据岗位职责及其对受聘者能力的要求分别核定,随岗位变化调整,平均占职工年收入的25%左右;绩效工资是个人收入与贡献最直接挂钩的部分,通过考评逐年核定,并与研究所整体收入相关联,奖掖优秀、激励全体,平均占职工年收入的50%。对于“岗位聘用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均由研究所支付,绩效工资由事业部从项目经费中支付;对于“任期聘用人员”,其基本工资由研究所支付,其它工资由项目经费支付;对于“任务聘用人员”。其所有工资均由项目经费支付。3、考核与评价宁波材料所建立并逐步完善与运行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分类分级考核评价

7、。研究所组织对各事业部、技术支撑中心和职能部门及负责人进行考核评价,各部分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员工进行考核评价。研究所对科技系统的考评以事业部为基本单元,正常情况下一年一度,考评的结果与事业部全年绩效工资总额挂钩。研究所对各事业部的考评不仅关注期任务争取与经费到位情况,更注重项目完成的质量及项目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所对支撑和管理系统的考评按照定性(服务对象满意度)和定量(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日清”为代表的过程考评,一般按月度进行,全年汇总。(六)“安心工程”作为一个新建研究所、又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唯一的研究所,宁波材料所短时期内无法借助全院已有的后勤资

8、源。同时,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里,如何做好全所员工、特别是引进人才的家庭安置,解决“后顾之忧”,是一个值得探索也必须面对的难题。为此,宁波材料所启动“安心工程”,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帮助来所工作的各类人员都能够程度不等地享受到适当的福利待遇,包括:租房补贴、“经济适用房”补贴、安家费补助等。研究所还将加大力度,设置专门的岗位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协调,进一步推动来所工作人员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的切实解决。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一)园区规划与基本建设宁波材料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庄市大道519号,坐落在镇海新城南区,毗邻宁波大学。整个园区东西长约590米,南北宽约

9、270米,总占地面积18.2公顷(273亩),净用地约13.4公顷(201亩)。按照规划,该园区拟建设3个科研区(研究所)、1个成果转化区,并共享1个行政与后勤支撑区。园区功能布局如图所示:园区建设一期工程投资估算为1.5亿元,其主要内容为与材料科技相关的科研区和部分支撑配套设施,用地面积越6.7公顷(1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二)科研装备体系建设宁波材料所科研装备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高水平的建设相对完善的、国内一流的材料研发与测试平台,除了满足本所科研工作需要以外,兼顾本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互补配置、合理布局,做好开放服务。引导各专业领域(事业部)与企业合作,

10、针对项目需求共建、共享工程技术开发平台,促进相关科技成果的高效转移、转化。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技术支撑队伍。宁波材料所的科研装备预算已落实1亿元(初期),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 第一阶段(2007年底验收前)根据已布局的各科技领域发展目标,初步建成以下两类平台: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公共技术)平台。适合于材料所研发所需的通用平台,包括下列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有研究所统一建设,为全所服务,并对社会开放。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发(专业)平台。由各事业部针对各自的领域提出方案,经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评议后确定,实行“分管共享”,对合作伙伴开放。2、 第二阶段(2008-2010年)进一步完善各专

11、业平台的装备水平,适量增补公共技术平台所需的大型仪器,不断提高仪器的设备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宁波材料所技术支撑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分析测试中心”要通过审核获得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的认可。与此同时,研究所着力加强与合作企业共建若干个工程技术平台。工程技术转化(中试)平台。研究所根据合作项目的需要,与各合作伙伴开展工艺、工程化研究,共同投资建设的“专有、专用”的中间试验平台。此类平台在促进相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同时,还要切实保护企业独有的技术秘密。3、 第二阶段(2011-2020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国内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内独具特色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包括1-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

12、验室、3-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并努力争取实现国家级机构落户宁波的战略目标,为提升本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三)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行上述三类技术支撑平台建成之后,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公共技术平台的运行将适度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坚持市场机制与合理的内部评价相结合,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并有效激励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积极性,时期能够安心工作,并通过努力提高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良性循环”。各专业平台由所在的事业部具体负责管理,但规定其必须在全所范围内共享。研究所将利用财务杠杆抑制运行部门对资源的不合理占用,设法调动事业部的积极性,鼓励其在不会造成知识产

13、权冲突的前提下对外充分开放。对于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化(中试)平台,研究所将负责监督事业部严格遵守对外合作伙伴的承诺,保证合作伙伴对外合作开发的成果享有约定的优先权或独占权。该类平台及装备可以随同科技成果一起转移给合作企业或相关投资方。六、资源集成与配置(一)资金资源规划宁波材料所的建设资金共计3亿元,根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技术研究所建设备忘录,中国科学院投入1亿元、宁波市投入2亿元。“其中1.5亿元左右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5亿元左右用于技术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建成验收后,宁波材料所将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由院核定经常性经费。作为一个新建研究所,宁波材料所所在为国家、区域和

14、企业提供令“用户”满意的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有能力通过竞争获得多方面的资助。“创新三期”宁波材料所年度经费收入预测如下:经费收入预算2008年2009年2010年院拨经常性经费*180018001800院内竞争经费200400700对外争取经费100018002500合计(万元)300040005000* 参照基本运行费和基本科研费核定标准测算。到2010年,研究所各项经费总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院内外的经费比例1:1;到2020年,研究所年度经费收入预计应超过2亿元,其中院外经费应有相当大的部分(约50%)来自于企业。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以2010年为例),宁波材料所

15、年度经费使用预算中30%左右用于对人的投入、20%用于设备购置和创新平台建设、40%用于科研活动、10%用于日常运转。(二)资金资源的有效集成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后,除院拨基本运行费和基本科研费外,宁波材料所将以事业部为单位提取全部外来经费总额的30%作为“发展基金”,其中20%计入“所长基金”、10%计入“事业部主任基金”,以加强研究所及各事业部对不同层面内部资源的有效调控。未来的“所长基金”,将用于各类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维修、改造,以及支持团队引进及某些前瞻性的项目。“所长基金”的使用将严格遵守理事会审定的程序,并接受以科技人员为主题的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三)资金与资源的配置机制1、以付费的方式引导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宁波材料所引入内部市场机制,以财务杠杆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所的所有设施(包括房屋、仪器、设备、劳务等)及水电和其它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