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35173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2讲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2讲一、选择题1(2016永州)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解析世俗学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世俗学校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发祥地是德意志教会内部,而非中世纪欧洲的世俗学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世

2、俗学校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2(2016宜昌)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D)A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B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C只有法律能保障社会公道D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解析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服务于道德,并非相辅相成,故A项错误;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但没有反映出与道德正义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道德正义也是社会公道的保障,故C项错误;法律正义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服务于道德正义,故D项正确。3(20

3、17高密)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A)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智者学派,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

4、地位”可得出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A项符合题意;雅典人有极高的参与政治的热情同智者无关,B项错误;C项是雅典城邦公民自身要具有的素质,C项错误;D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选A项。4(2016潍坊)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B)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宗教信仰问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材料“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

5、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表明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苏格拉底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5“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B)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苏格拉底在与别人的检讨中探索自己观念的正确性,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反映了苏格拉底重

6、视知识与理性。所以答案选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A、C、D三项,所以排除。6(2016安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一观点(C)A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B反映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原则C体现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局限性D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都获得权力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个方式:一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二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在这种统治方式中,公民互为统治和被统治者,既然公民互为统治和被统治,就应该兼具指挥和服从的品德,这只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与民主政治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法律至上人人平等说法错误,故B项

7、错误;轮番而治这一观点忽视了执政者的素质,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有局限性,故C项正确;“人人”说法错误,这里是所有的公民,故D项错误。7(2016洛阳)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C)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解析注重提升公民素质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具有什么品质的人

8、才能治理好国家”说明对雅典民主不满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苏格拉底只是指出,而不是采取措施,故D项错误。8(2016深圳)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公元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B)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解析依据材料中“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可知其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主要原因;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文艺

9、复兴时期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并没有被打破,排除D。故选B。9(2016永州)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号召:“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同时代的迪斯雷利在西比尔中提出吁请:“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上述主张的共同之处是(D)A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B表达了统治集团的忧患C强调渐进改良的方式D蕴含了人文精神的理念解析材料中“向宫殿开战”“给宫廷以和平”矛盾,共同之处不可能都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故A项错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的号召不代表统治集团,故B项错误;恩格斯从阶级斗争的思想出发,强调工人阶级应该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求得自身解放,与“渐进改良”不符,故C项错误;“给茅

10、屋以面包”表明迪斯雷利从改良主义思想出发,主张通过政府改革,提高“穷人”阶级(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缓和社会矛盾,而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应该以暴力革命(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求得自身解放,都蕴含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10(2016山西联考)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A)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解析据材料“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彼特

11、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可知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11(2016岳阳)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A)A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B英国从文艺复兴开始跻身到了“世

12、界时间”当中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解析根据题目“世界时间意即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罗马法是古代维系罗马统治的重要保障,是近现代法治的根源,故A项正确;英国是从工业革命后跻身于世界时间的,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国落后世界发展大势,处于世界时间之外,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实力增强,但是综合国力并不是衡量世界时间的标准,故D项错误。12文艺复兴 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

13、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A)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文艺复兴的背景。B项是宗教改革发生后的事情;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二、非选择题13(2016湛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

14、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

15、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摘编自罗银胜编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德性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或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需要);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聚族而居);宗法制(宗法观念)也加强了道德观念(或宗法制的影响)。影响:政治: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德治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思想:重视人伦情感;强调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注重社会现实;较少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易于整合外来思想。(2)特征: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