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351477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高二(理科)生物期中试卷姓名:_班级:_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2、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3、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 稳定在3-44、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全部液体 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5、下图表

2、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温度 酶 p 渗透压7、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8、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9、在人体的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神经中枢

3、B.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 D.传入神经10、在产生动作电位状态时,大量涌入神经细胞的离子是( )A钾离子 B钠离子 C铁离子 D镁离子11、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D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12、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B. 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地传递 C. 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导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 轴突末端细胞质中

4、小泡内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13、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A. 只有a、c B. 只有c、d C. a、c、d D. 只有c14、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 B、抗原性物质 C、抗体 D、自身物质15、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C、性激素 D、葡萄糖16、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17、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

5、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18、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和上丘脑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上丘脑和下丘脑1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分泌激素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2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

6、除胞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胞腺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及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22、下列医疗措施中,能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的是( ) A服用碘丸 B注射抗菌素 C注射菌苗或疫苗 D注射胰岛素23、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能产生向光性,其感受光刺激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的下面 B.尖端的下面和尖端 C.都在胚芽鞘的尖端 D.都在尖端的下面24、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图中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

7、丁 D.甲、丁25、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可能是( ) A根芽茎 B根茎 C根芽茎 D根芽茎26、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枝条扦插生根27、果树整枝修剪和棉花的摘心,都能提高产量,根据的原理是( ) A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使其代谢旺盛B减少营养器官的生长,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 C破坏顶端优势,使其多产生侧枝,从而提高产量D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从而降低产量28、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

8、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29、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凹凸不均)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内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来提供营养 B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D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30、将四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最可能发育成植株的是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

9、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 _。(3)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 ;刺激b处,肌肉 。(填“收缩”或“不收缩”)32、(8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当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

10、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33、(6分)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据图回答:(1)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_、_和_。(2)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_。(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激素A、B的含量将_,我们称此种调节方式为_。34、(8分)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

11、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 浓度。曲线 段可抑制植物生 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浓度。(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 于向光面 于B点。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于顶芽, 于B点。35、(10分)下图示燕麦幼苗(胚芽鞘)进行向光性试验,图中(A)放在暗箱中,(B)放在一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面一侧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E)在尖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2)发生

12、弯曲生长的是 。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3)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4)AC的实验组合可得出的结论是 。选择题1-5ABCBC 6-10BDCAB 11-15DDCBD 16-20BDACA 21-25BCABC 26-30CCDBC31(8分,每空1分)(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不收缩; 收缩;32、(8分)(1)蛋白质;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2)T细胞;(3)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细胞;C33.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2)促甲状腺激素(3)、下降;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