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35129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练习: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13题。1图中几乎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太阳光线照射的一面为昼半球,所以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晨线左侧为夜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大西洋几乎全部处于黑夜。2图中四地昼长最长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长,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南半球反之,所以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3此时地的昼长是()A12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答案:C解析:先计算出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的交点之间的昼弧

2、经度,再除以15。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由此可得地的昼长是16小时。4在开阔平地建有同一高度的南北两栋新楼,欲使北面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则下列地点南北两楼间距最小的是()A东经110,北纬40B西经110,北纬50C东经90,北纬66.5D东经90,北纬30答案:D解析:北半球北楼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关键在于考虑冬半年四个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计算太阳高度角与经度没有联系,只涉及纬度差。冬半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度最低的一天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纬23.5。四个地点中只有D点与23.5S纬度差最小,所以四个地点中只有D点12月22日太阳高度角度最大,南北两楼距

3、离最短。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太阳直射点位于()A23.5S B20NC20S D23.5N答案:C解析:图中70S 0点日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S。6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答案:B解析:太阳直射20S,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日出时间越晚。乙地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说明乙地位于甲地的南方,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说明甲在乙的东边。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78题。白昼时间甲地5小时30分乙地9

4、小时09分丙地11小时25分丁地13小时56分7.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8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答案:7.D8.B解析: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日期12月22日应该明确:此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等长。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四个地点的昼长时间,可以判断得出:丁地昼长超过了12小时,昼长于夜,应该位于南半球;甲、乙、丙三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应该是北半球的地点。根据白昼长短判断纬度高低:由于赤道上一年中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因此可把甲、乙、丙、

5、丁四地昼长与赤道上昼长12小时相比较,看哪个相差最小就越接近赤道。四地按纬度高低排序是:甲、乙、丁、丙。9甲、乙、丙是三幅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在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对三座房屋所处地理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位于赤道附近C乙地位于南温带D丙地位于北温带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个结合实际生活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伪难题”。由题干可知,a和b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最南和最北点。甲图,太阳(直射点)有时候在北边,有时候在南边,故甲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乙图,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边,故乙应在北回归线以北(不在北回归线上,若在北回归线上则a、b中有一个为太阳直射);丙图,太阳(直

6、射点)一直在北边,故丙应在南回归线以南(同乙,不在南回归线上)。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成影法测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10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A5月8日 B7月8日C8月8日 D9月8日答案:B解析:该地出现两次立竿无影的现象,可判断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6月6日到6月22日,相差16天,则6月22日后,再过16天(7月8日),该地可能出现立竿无影现象。11若该兴趣小组夏至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则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

7、为()A一天 B两天C三天 D四天答案:C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则可得该地位于20N。当太阳直射1634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样为8634,一年中太阳直射1634N两次。所以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的天数为三天。12下列有关四季与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季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的B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差异C夏季是夜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D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同答案:B解析:四季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的;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

8、度有规律地递减,据此可划分出五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差异;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夏季是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二、综合题(共16分)13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B_。(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填字母)(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_,乙图_。(填字母)答案:(1)冬至春分(2)A(3)减小增长(4)AD14.

9、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如图),图中最外圈为赤道,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弧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8分)(提示:先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 (1)在图外围正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图上标出180、45W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2)在图上相应位置用斜线画出夜半球。(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4)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依次是()A西南正南东南B正西正北正东C西北正北东北D西北正北东南(5)此日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答案:(1)(2326S,135E)(2)见右图(3)快(4)C(5)6634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此图是以

10、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则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可能是0时所在经线,也可能是180经线,而弧ABC代表晨昏线,则C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再根据图中黑粗线与C点的角度关系,可判断C点西侧的黑粗线不可能是0点,则只能是180经线,由此可判断另一条黑粗线为0点,经度为45W;还能判断出BC线为昏线、AB线为晨线,则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时所在经线为135E,即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135E)。此日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此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京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日落于西南方向,正午在正南方,则物体

11、的影子分别在西北、正北、东北方位。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A点在赤道上,则其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B卷课后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下图表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读图回答14题。1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的经度分别是()A45E135W B135E45WC60E120W D0180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90W2326N B90W2326SC90E2326N D90E2326S3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是()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90E向东至1804此时出现的地

12、理现象可能是()A东京白昼比悉尼长B上海日出比北京晚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D黄赤交角正值一年中最小答案:1.D2.D3.A4.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90E经线,可推知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分别是0、180;90E经线为12时,可推知90W经线为0时(读图也可直接得出),所以90W往东至180为新的一天,90W往西至180为旧的一天,上海处于新的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南半球夏季,越往北白昼越短,日出越晚,另外黄赤交角基本不变。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56题。5此时

13、,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C罗马气候炎热干燥D我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6这一天,有关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达一年中最大值B最大值出现在北回归线C赤道地区为90D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北京答案:5.D6.D解析: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160E,由此可知OB为160E,OA为20W,进而推出此图为南半球。斜线表示黑夜,可推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冬至日。我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北京。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78题。7a、b、c、d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a BbCc Dd答案:A解析: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读图可知,a城市在12月22日昼夜等长。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8a、b、c、d四城市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cbd BacdbCcadb Ddcab答案:C解析:12月22日,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所以四城市由南向北排列依次是cadb。9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