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35083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口 语 交 际1.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围绕民风民俗进行的。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口语训练,使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学会与人交流时做到描述具体,表达流利。21世纪*教育网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思考它们的特点,能够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21*cnjy*com3.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民俗文化,领略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版权所有:21教育】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百里不同风,千里

2、不同俗。”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领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俗风情吧。21*cnjy*com二教学设计1.小组内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让学生静下心来,回忆各地的民风民俗,筛选出最喜欢、最有特点的民风民俗。提示学生先想一想民风民俗,再想一想这些民风民俗给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让学生在头脑

3、中形成初步的思路。然后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等所了解到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有了初步的思路之后,就要准备在小组里练习讲述交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依次讲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演练。老师巡视参与,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讲述,内容上要真实、具体,表达上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交流提示如下: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是从哪儿得来的。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别人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

4、,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倾听他人讲述并在吸纳了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取长补短,重新组织内容和语言后,由小组推举出两名代表在全班发言。2.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俗发布会,介绍本组了解到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要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定发言顺序,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对这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最后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

5、的印象最深刻。要求: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内容具体充实,表达流畅,语言简洁。3.班内竞赛。师生针对讲述的内容、情感、表达等发表评议与质疑。讲述者要得体地应对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提问,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之后老师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思想情感上加以指导,形成你说我听、我说你评、我评你改的良好交流气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与提高。4.老师总评。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予以鼓励,补充没有提到的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点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习作1.从自选内容中选择一题写一

6、篇习作,自拟题目,练习写作。2.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材料、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的写作习惯。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充分表达真切感受。4.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爱好,锻炼学生将已学的语文技能运用到实际习作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已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体验写作的快乐。三课时。一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是让大家以“民风民俗”为题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哇!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

7、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风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我们更感受到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得很好!21教育网二教学设计1.确定习作对象,形成初步设想。让学生独立确定自己习作的对象,想清楚准备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使自己在头脑中有个初步的设想。2.交流构思。(1)确定思路,回顾写法。(2)回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也可以回忆

8、口语交际课中被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www-2-1-cnjy-com(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民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准备从几方面来写清楚民俗的特点?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3.书写草稿。在全班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下,让学生独立书写草稿。(以上用两课时完成)4.初步修改。(1)自读和小组评,认真修改。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然后在小组内互读互听,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看看所写的是否清楚

9、,特点是否突出,获得的启示是否深刻,表达的方法是否恰当。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小组内再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再次修改建议。(2)全班评议。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几位同学到台上来朗读自己的作品,试着说说自己习作的优点。全班同学自由发表看法,共同参与评议。老师要从是否按照具体的写作要求抓住了事物的重点,表述得是否具体、流畅,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深刻等方面来评议学生的习作;对其中的精彩语段予以肯定,对其中不足之处予以建议,使全体学生得到启发。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描述是否清楚具体等方面进行修改。根据全班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

10、完善。之后再一次有针对性地集体修改个人习作,直到学生自己满意为止。5.佳作欣赏。(1)老师小结本次习作的总体情况。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学生。(2)以小组为单位,推举本组中两位学生的佳作,誊写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使学生相互学习,共享写作的快乐。21cnjy6.形成作品集。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并起个醒目的题目。(抄写修改好的习作。要注意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

11、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明确“交流平台”的目的。(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具体方法,养成分析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真正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2)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地运用。2-1-c-n-j-y(3)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出处:21教育名师】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收获。本组课文

12、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单元阐述的民风民俗。3.学以致用,拓展提高。通过回顾、总结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各篇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与特点,明确地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即在写作训练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手法,把所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在实际习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来源:21cnj*y.co*m】二日积月累1.初读元日,要读准字音,明白字义。(让

13、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2.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3.细读古诗,谈谈自己对诗句的初步理解与感悟。原诗: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注词释义。元日:旧指农历正月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过去了。屠苏:屠苏酒,古代用屠苏草泡制的一种酒。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14、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2)译文: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春风把融融暖意送入屠苏酒。千家万户喜洋洋迎来了旭日东升,庆新春,处处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21cnjycom4.欣赏本诗。这首诗描写了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情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

15、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富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日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色。5.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当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6.初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要读准字音,明白字义。(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www.21-cn-7.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皮日休(约838883),字逸少,襄阳人。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这首绝句借咏桂花来表中秋佳节玩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来源:21世纪教育网】8.细读古文名句,谈谈自己对句子的初步理解与感悟。原诗:天竺寺八月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