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35001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养 一、TPACK框架理论的内涵 TPACK框架是建立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概念之上的,是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者之间的互联互动关系,即三者的动态平衡1,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联动变化,教师只有适应、掌控这种变化,才能重建所有三个要素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其实也就是优化、提高教学或学习效果的过程。该框架结构中,技术知识(TK)、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属于TPACK新框架的核心要素,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三者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派生出了新的综合性的知

2、识类型,即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实质上,TPACK是一种策略性的思维方式,它发生于教师要为具体学科、具体的学习者需求和具体的课堂情景进行计划、组织、评价与概括的过程中,也发生于思考21世纪多样的技术在支持学习者学习方面所具有的潜力时2。教学实践中,TPACK框架理论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亦即把技术转化为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案3,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决定了新入职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长,就必须获得

3、并发展能顺利解决“如何混合多种形态和不同的教育技术去促进和/或加强学生的学习(MishraKoehler,2006)”这一问题的相关知识,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4。然而,现行的知识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使得新入职教师很少甚至无法涉及现代教师教育的核心TPACK框架理论5,这将直接限制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势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教学经验以及TPACK知识都具有实践性、情景性、模糊性等特点,依据波兰尼的知识分类理论和教师职业特点,二者同属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其价值必须通过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新入职教师可以借助反思空间,思考、总结、提炼自身内隐于日常教学行为中的经

4、验、情感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实现个体隐性知识的广泛共享,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亦是教师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及教师隐性知识在教师组织中转化为其他教师隐性知识的过程。当然,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或者学得知识和技能,而更侧重于将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教学场景中运用并产生新的知识,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技能的提升和专业成长10。实践中,通过上述培养机制,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着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岗前培训的对象是学校所有新进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实践教学部分的开展需要各学科内容辅导教师全程参与,与传统的集中授课、批量培训的岗前培训方式相比

5、,培训费用明显增高;学习社区内专家的遴选标准、工作职责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TPACK视域下对新入职教师的评价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并细化等等,这也将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国外研究简介 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Bnaduar7191一215首先提出脂的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Bnaduar788总结出自我效能感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启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人一般会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则刚好相反;其次,它决定人们做事时的努力程度以

6、及在遇到障碍时坚持时间的长久。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使人们一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得更久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常常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易于放弃;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互动时,常会过多想到个人的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更严重,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是Bnaduar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延伸,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对于本身教学能力的信念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念。791569一58/迄今为止,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

7、效能感与教师的职业态度7101451一4绷118157一174、教师的职业倦怠1/8一35以及教师的专业承诺13323一337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7141627一643、教师的教学效果15355一372、学生的学习动机16251一26-以及学生的成绩17贝-一956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内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发端于黄巍71/854一5/发表的稼教师的教育有效感述论6一文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起步较晚。国内专门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起步又晚了许多年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研究近几年才出现。因此笔者在此尝试对过去关于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希望为将来国内本领

8、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二、2008一2013年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回顾 (一)对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的研究 刘雅雯71986/一76调查了大学英语课堂中高低效能感教师课堂提问的特征。研究发现:1.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他们课堂提问数量就越多,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2.在课堂提问的类型方面,高教学效能感大学英语教师更倾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以解决问题而效能感低的大学英语教师则较多地提出简单问题;3.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交互调整方式上,高效能感教师更努力地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4.低效能感大学英语教师采用的提问反馈方式相对较少在学生

9、不能给出正确答案时往往直接给出答案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引导。蒋宇红720/6一9。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八所高校的巧8名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及其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帮助/友好行为和理解行为维度与一般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不满和惩戒行为维度与一般教学效能感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的相关分析还表明效能感水平高的高校英语教师更易于采取民主的态度和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王丽娟和刘婷4的研究发现:l.高校英语教师中的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其教学监控能力相互影响教学效能感越高教学监控能力就越强;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会

10、影响他们教学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他们的教学策略。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会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3.在课堂时间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以及提问对象等方面,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均存在显著差异。效能感高的教师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教学活动而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花较多的时间从事非教学活动。效能感高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更注重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而效能感低的教师提问时往往流于形式。提问对象等方面,效能感高的教师倾向于个别问答以便使学生有更多用英语表达的机会,效能感低的教师喜欢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这三个研究都首先证实了Bnadrlla的自我效能理论,即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

11、影响到个体对于行为的选择、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坚持性,同时表明教学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更民主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机会这些行为会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就,这些发现和国外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214以一42022/63一276 (二)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环境因素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王丽娟和刘婷4、王诗姥和贾玲华723138一4。以及林盛7241101一102对此做了实证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发现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进一步证实了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2526179一19927/70一/88。王丽娟和刘婷4的研究发现:教师工

12、作之外的客观需求(包括学校领导等七个方面)特别是经济因素和晋升机会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确实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所从事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教师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程度。王诗姥和贾玲华723专门调查了环境因素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环境(包括校长的影响、学校发展条件、学校风气、学校人际关系和学校的物质环境五个方面)、社会环境、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教师教学一94一效能感总体水平上都呈显著正相关(P (三)国内高校英语教师个性心理特征与其教学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关于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自身心理状态的关系,国内研究

13、者们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态度-2832一362988一923。66一68、自我概念31147一1-9、心理健康73213。一31和职业倦怠4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林晓728怕勺实证研究发现教学效能越高的教师越赞同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并对教改更有信,心。施惠平、高亚利729通过研究发现:在机辅语言教学环境下,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机辅语言教学持积极态度,认为只要努力,很容易学习和掌握其技巧;而低效能感的教师则认为机辅语言教学在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方面没太大作用,觉得自己很难掌握这一先进技术。滕婷婷、吴本虎30怕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受职业态度影响非常显著(P 三、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综合以上所

14、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约束,既有教师个人因素(如教龄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隐蔽性很强的、不易为外人所发觉的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教师的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倦怠等),还有学校、社会、家人和朋友所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各种环境因素;同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信念系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投入,以及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程度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最后,研究结果还表明:教师效能和其他的教师信念一样具有可塑性,可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其向更加积极有利的方面发展。这些

15、研究结论对提高国内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密切,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促进与互相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是教师的自我发展,它意味着教师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我认识的对象。作为教师的一种内在心理体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和知觉。教师合理的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教师对其个人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创造性建构并且能够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信以及教学动力使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为了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促

16、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自身首先要拥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并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变化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关注、观察评判性地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建构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才能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下大力气去调查和了解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关注高校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创设宽松温暖的心理氛围;同时应力所能及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学习和职业培训不但要对新手型教师进行职前培训,还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和深造,通过高校英语教师集体研讨7绷和校内或校际的专业学习共同体40883一89等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师和科研水平上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