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迳金矿床矿石特征及主要元素的赋存形式刘元鹏;曾庆友;丁亮【摘要】龙王迳金矿床为一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黄 铁矿型.分别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以及主要元素的赋存形式进行了详细讨论,为该地 区进行的找矿、选矿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4(000)012 【总页数】3页(P117-118,122) 【关键词】金矿床;矿石特征;赋存形式 【作者】刘元鹏;曾庆友;丁亮【作者单位】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正文语种】中文 龙王迳金矿位于江西省信丰县城西南150°,直距约16 km处,隶属正平镇管辖, 是一处已探明的小型金矿床,其矿体品位高,成矿特征、赋存规律明显,具一定的 选冶价值[1-3]通过系统研究龙王迳金矿床矿石特征及主要元素的赋存形式,为 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及选矿提供指导龙王迳矿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之NE向和NW向两组构造带的复合部位[4],为 信丰红盆地与南雄红盆地交接的NNE向狭长隆起区的一部分矿区出露地层主要 为震旦系上统坝里组上段(Z2b2):为一套泥砂质沉积夹硅质岩建造的浅-中变质岩, 岩性组合由变质细砂岩、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质板岩、绢云板岩等组成。
其富含 黄铁矿,金的丰度值为区域内其它变质岩系的3~5倍,为矿区的主要的赋矿层位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按其构造线展布方向分为NE、NW、NEE向其中NW向 与成矿关系密切相关,其出露于矿区北西侧,缓倾斜,切割NE向区域性断裂,为 矿区内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宽2~5 m,走向NNE,倾向NEE,倾角25~ 35°,走向上具分支复合现象,整体呈舒缓波状,以岩性破碎及强硅化为主要特征 破碎带(碎裂岩)内的硅化破碎带(热液石英岩)控制了金矿化带的展布,金矿体则产 于金矿化带内矿区围岩蚀变类型为:(1) 硅化系矿化带中最普遍的一种蚀变,硅化石英呈烟灰色,受构造应力作用, 以硅化破碎表现之,其硅化石英增大处硅化越强,具波状消光特征,微裂隙发育, 沿微裂隙中有不规则粒状金属硫化物充填2) 绿泥石化蚀变绢云母的产出为一种呈叶片状或细小鳞片状集合体,为斜长石 在气成热液下转变的产物,呈灰-灰白色,呈团块状、不规则状沿裂隙分布,主要 发育于黄铁热液石英岩中3) 黄铁矿化①早期黄铁矿为大块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集合体,颜色呈淡黄色, 条痕灰黑-黑色,颗粒较粗,晶形不完整,密度较大,一般为5.589 t/m3,高于正 常黄铁矿密度,矿物普遍遭受压碎并充填胶结,是矿区主要载金矿物;②晚期黄铁 矿颗粒为细粒状,呈深黄色,密度较小,晶形较完好,呈浸染状分布硅化带内,或 分布于早期黄铁矿的表面、边缘,其金品位稍弱。
2.1矿石的物质组成2.1.1矿石的矿物成份矿石的矿物成份较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白铁矿及少量的闪锌矿、褐 铁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为黄玉、方解石、白云母 及少量磷灰石、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石英及绢云母矿物与黄铁矿关系较密切,他 形粒状黄铁矿常呈浸染状分布于绢云母、石英中,或以黄铁矿脉分布于石英和绢云 母之间2.1.2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1) 黄铁矿[FeS2]黄铁矿是铁的硫化物,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黄铁矿呈他形晶粒状,偶见半自形晶粒径一般为0.1 ~5 mm,最大者可达10 mm左右,小者<0.01 mm黄铁矿常以:①呈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粒间(见图 1(a));②以黄铁矿显微脉状充填于裂隙中(见图1(b)):③团块状分布于矿石中(见 图1(c)、图1(d))3种形式赋存于矿石中2) 白铁矿[FeS2]白铁矿与黄铁矿为同质多像,化学组成与黄铁矿相同,仅是部 分Fe为3价,S偶有亏损,常混入As,主要化学成分见表2白铁矿中含As较高,达3.44%,从元素的质量百分和原子数百分比来看,S和Fe 的质量百分比接近理论比值,原子数百分比也接近2:1,据此,可推测为As以混 入为主。
白铁矿常见呈菱形、板状半自形晶,少量呈他形粒状,粒径0.1-2 mm 白铁矿常:①呈菱形、板状等半自形晶(少量以他形粒状)包含于黄铁矿中(见图2);②以他形粒状沿黄铁矿的裂隙充填(见图3)于矿石中2.1.3矿石的化学成份矿石化学成分简单,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Au ,伴生有用组分主要有S,矿石中的 化学成分见表32.2矿石的结构构造(1)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结构,黄铁矿、白铁矿呈此结构;他形 晶粒结构,黄铁矿呈现此类结构;填隙(间)结构,白铁矿沿黄铁矿的裂隙充填分布 时呈现此类结构;包含结构:主要为黄铁矿包含白铁矿呈此类结构;交代结构:此 结构由交代作用形成,气水溶液通过微细毛细管孔隙与周围的固态物质发生化学置 换作用,在溶解固态介质的同时,立即沉淀新矿物以取代旧矿物的作用称为交代作 用[5]2)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矿石由多种矿物集合体组成,致密无空洞,矿物 的分布无方向性;脉状构造,为石英脉、黄铁矿脉;角砾状构造,以绢英岩为主的 围岩受后期构造或风化作用产生破碎,被晚期形成的石英等矿物集合体充填胶结, 形成角砾状构造,部分粗大的黄铁矿亦以角砾状分布在脉石英中2.3矿石类型(1) 矿石自然类型。
矿区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石自然类型只有原生矿石一种,根据 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等特征,矿区矿石自然类型属石英-含金黄铁矿 型[6]其主要由黄铁绢英岩组成,呈浅灰-深灰色,具半自形晶粒结构、他形晶粒 结构、填隙(间)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等,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白铁矿、闪锌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 云母为主,次有黄玉、方解石、白云母等,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度以中细粒为 主,呈浸染状分布,少量呈脉状分布2) 矿石工业类型根据物质组份查定结果,矿石中的金主要赋存于硫化物中,其 占有率为94.6%(黄铁矿中占有率为81.7%),属富硫化物型金矿石[7]3.1 Au的赋存形式根据矿石中的金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4),金主要存在于硫化矿中,其占有率为 94.60%,裸露与半裸露自然金稀少,仅占总金的1.01%此外,通过对矿石中Au、S、As含量的进一步检查,Au和As与黄铁矿(包括白 铁矿)关系密切,且主要分布于黄铁矿(包括白铁矿)中通过对黄铁矿和白铁矿进 行电镜扫描分析,亦未发现金的显微包裹体,因此,推测金以超显微包体分布在黄 铁矿和白铁矿中。
3.2 As的赋存形式根据光片鉴定,矿石中未见有As的独立矿物及毒砂矿物,但其与S关系密切,As 的分布率与S的分布率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白铁矿中龙王迳金矿床是受破碎带控制的矿床,多期次的蚀变叠加及黄铁矿化金矿石品位较 高,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白铁矿中,矿石及矿物中典型组合为Au-S-As,通过 对黄铁矿、白铁矿电镜扫描亦未发现金的显微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多期 次蚀变叠加尤其是黄铁矿化蚀变是该矿床十分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这有助于有效 地指导找矿预测,同时对含碑富硫化物型的金矿石选冶也具有参考价值相关文献】[1] 冯啸宇,姜福伦,边广清.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J].地质与资源,2009, 18(2) : 96-99.[2] 吴长航,浮海梅,李江山,等.河南吉家洼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J].:地质与资源, 2008,17(4) : 259-263.[3] 郭奎城,吕军,谷华娟,等.黑龙江省北大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J].地质与勘 探,2010,46(4) : 616-621.[4] 江西省地矿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5] R W博伊尔•金的地球化学与金矿床[M].马万均,王立文,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6] 马文学.某金矿石中金的氰化浸出研究[J].有色矿冶,2007 , 32(6) : 17-19.[7] 黄昌华,张成江,张治恒.四川平武县金洞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现代地质,2004(1):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