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34931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考试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级)纲本大纲对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法规知识及应具备的实际工作技能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在规范中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所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需具备的工作技能从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从业人员必知必会的内容;要求熟悉的内容为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为从业人员有认识、知道必要的内容。大纲分为三个模块,药事管理法规与职业道德、药品购销和服务规范、医药学基础知识,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实用性,但不过分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使学习者能够有比较清晰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以满足认证考核和上岗从业的需要。第一部分 药事管理法规与

2、药学职业道德一、药学职业道德掌握:医药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和原则,职业守则。熟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和核心,医药行业的特点。了解:医药经营企业的两重性,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和质量的重要性。二、 药事管理法规知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概述熟悉:药品管理法的立法宗旨、调整范围和对象,国家发展药品的方针、政策。了解:药品管理法实施的时间、实施的意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熟悉:药品经营应遵守的规定;药品价格、药品回扣和药品广告方面管理的规定;违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的规定。了解:开办药品经营企业的法定程序、必备条件,对药学技术人员的要求。、药理掌握:药品的有效期、格式,药品标

3、准,假药、劣药的认定和按假药、劣药处理的有关规定,的规定,、非处方药的概念特殊管理药品的种类、概念,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熟悉:容器的管理要求,的概念、类别,销售假、劣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应从重惩罚的行为,药品价格的管理要求。了解:药品广告的管理要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时限,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及人员要求。(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掌握: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和药品管理的规定;、标签、说明书管理的规定。熟悉:药品价格和的规定;法律责任和处罚的规定;本条例用语的含义。了解:药品监督方面的规定。(三)(药品零售的)掌握:与服务的要求,药品陈列与储存的要求。熟悉:人员与培训的要求,营业场

4、所和仓库的要求。了解: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含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机构组成。(四)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掌握: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五)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掌握: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熟悉: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程序和变更、换发的要求;监督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本办法实施时间、总则及的内容。(六)北京开办药品零售企业暂行规定掌握: 零售药店的概念;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熟悉: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程序和变更、换发的要求;监督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本办法实施时间、总则及附则的内容。(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和分类;非处方药标签、说明书及包装的

5、管理规定 ;经营处方药及甲、乙类非处方药业务的资格规定。熟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原则依据(八)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掌握: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的标识。熟悉:非处方药标识使用规定 。了解:使用非处方药标识的意义。(九)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掌握:处方药及甲、乙类非处方药零售及使用管理规定。 熟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批发规定;本规定的宗旨和适用范围。了解:本规定其他内容。(十)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掌握: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信息内容管理的规定 。熟悉:药品包装内容及包装材料、容器方面的规定。了解: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审批的规定。(十一)药品不良反应

6、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掌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和程序。熟悉:各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上的职责。了解: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控制和处罚方面的内容。(十二)(暂行)掌握:药品经营的监督管理规定。提问人的追问 2009-04-18 15:09 能附加些历年的考试题吗?谢谢.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18 15:16 第一篇 基本要求 5.的特点是 ( ) A 因是钠盐,故环遇酸稳定 B 不易对金葡菌产生耐药性 C 半衰期短,常可大剂量给药 D 小剂量不易引起过敏 6 1.1.1.1 2 青霉素G钾的特点正确的是: ( ) A 对静止期细菌杀菌效果好 B 干扰活动期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C 水溶液较稳定,

7、在室温下放置不易失效 D 耐青霉素酶 7.阿莫克拉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其组成为克拉维酸 B 克拉维酸能减少发生 C 克拉维酸能抑制-内酰胺酶,增强青霉素杀菌效果 D 其组成为羟氨苄青霉素 8.阿莫克拉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其组成为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 B 克拉霉素能增强青霉素酶能力 C 其组成为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 D 其组成为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 9.下列药物中英文名对照错误的是( ) A Cefalexin- B Cefradine- C Gentamyein- D Cefaclor- 10.下列药物中英文名对照错误的是( ) A Cefalexin- B Tobramycin- C

8、 Erythromycin- D Cefradine-头孢拉定 同、收回房屋: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让或转借的;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及注释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

9、思)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

10、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

11、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

12、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