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33987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州二高三月语文试卷答题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高二语文答案详解题号1234561516171819答案BCBCDBAABBC1. B(因果倒置,与原文内容不符,筷子的长度决定了桌子的规制。)2. C.(答非所问,本项说的是筷子的功能,并非筷子产生的原因。)3. B(表述有误,与原文内容不符,将筷子插入供品,最初的目的并非“掌握时辰”或“增添神秘感”)4、C败,败露。5、D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要求。说真宗率军出征,把京城留给李沆。说真宗想封刘氏为贵妃,因李沆反对,就不再坚持。说真宗曾因李沆说过梅询不是君子于是就否决了臣子对梅询的举荐。此三项符合题干要求。6、B“经常宵衣旰食,

2、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北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7、 (1)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2)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3)社会纷乱,天下到处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坏人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样避世隐居的人呢?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

3、法或以动衬静(1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万里悲秋常作客 (2)社稷次之(3)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不义而富且贵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7)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生于毫末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主观表述题,意思对即可)11. D、E(6分)12.工于心计,善于表演。毕聪城府很深,他明知

4、手链珍贵,见柏寒冰教授来买就装作外行压低价格,谋求以后照顾;处心积虑,较为世俗和拜金。以利益收买人心,关键时刻企图让教授美言几句的做法,以小利获大利。(7分)13. 柏寒冰是考古系教授,喜欢古玩、懂得古玩,为下文买琥珀手链作铺垫。他是考古方面的专家,为下文学生的有意逢迎以求照顾埋下伏笔。也因为他是教授,是知识分子,最后出现情节的转折放回琥珀手链也在情理之中。(7分)14 .观点一:情节结构方面:“琥珀手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柏寒冰教授与毕聪因琥珀手链相识;又因为琥珀手链的关系让他们在拍卖会上相见;最后因为柏寒冰教授评价客观公正,最终又归还了手链。(6分) 观点二:人物塑造方面:琥珀手链可以很好

5、的展现人物心理。起初,柏寒冰看到琥珀手链后沾沾自喜,而毕聪认出他是考古系教授后,也在打心理战,明知它价值昂贵却在有意识地压低价格,巴结讨好;拍卖会上,因为毕聪说出琥珀手链的材质之后,柏寒冰教授感到极为震惊,知道中了圈套;而毕聪也为先前的明智自喜,相信柏寒冰一定会为他美言几句;当柏寒冰客观公正地评价了黄胄图之后,义无反顾地归还了琥珀手链。 观点三:主题思想方面:琥珀手链便于作者揭示小说的主题。在世俗的社会里,有些人极有城府、心计很深,试图用利益来收买人心,磨灭公正,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中丑恶现象的鞭挞;柏寒冰教授归还手链的做法表明,社会中总有人能够抵制诱惑,拒绝利益,保持社会的客观公正,表达了作者对

6、这些人的肯定与赞扬。15. 选A。蹙(c)额;再接再厉,乳臭(xi)未干。16. 选A 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B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多;(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褒义词.C, 就是指朋友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D,安:安心,习惯,安于;土:本乡本土;重迁:把搬迁看得重,不随便迁移。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土。17. 选B。A语序不当,将“亚洲”与“世界”对换。C.“由于”和“造成的”句式杂糅。D偷换主语,将“自从提到“日本政府”之前。.18、选

7、B。很容易可以看出描写对象由人过渡到蜡烛再到人,且句中“它们”紧承中“蜡炬无数”。 19. C、 情景氛围一致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云雾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境是阴沉凄清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上考虑应选择。20、示例: 边塞诗是边关将领的一匹战马,冷峻而肃杀,烽火、雪山、盔甲、美酒,随处可见。(3分) 杜甫的诗是漂泊无依的一叶扁舟,沧桑抑郁,落木、沙鸥、丛菊、白头,伴随其中。(3分)附:文言文翻译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担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调任著作郎。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

8、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示史馆工作。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推荐自己,宋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好官。” 当即命他们和王化基一同参加考核,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诰。李沆的职位最低,特地调到最高,都赏赐百万钱。雍熙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升任职方员外郎,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当时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多次升迁到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应该先注意什

9、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宋真宗又问谁是这样的人,李沆说:“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后来曾致尧作为温仲舒的副手担任陕西安抚使,在内阁中就报告说温仲舒不足以和自己共事。轻浮的人都拍手称快,李沆却不高兴,就换了别人做问仲舒的副职,罢免了曾致尧。皇帝说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因为忠奸难辨。李沆回答说:“奸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确实,比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宋真宗说:“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

10、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担任使相,宋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赏赐、加封的做法,都要有理由。石保吉因为是内戚,没有打仗的功劳,就封他为大官,恐怕会招来非议。”以后宋真宗又多次征求他的意见,他一直坚持己见,最后石保吉都没有得到提拔。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

11、?”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就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接踵而至。我老了,可能看不到了,这是你以后要担心的事情。”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研究一些旁门的学问,没有一天停顿过。王旦亲眼

12、所见了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做所为,打算劝谏皇上但是自己也应经随波逐流了,打算辞职但是皇上对自己非常优厚,才知道李沆的远见,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当时都称李沆为“圣相”。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到这种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