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陪读的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3377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隔代陪读的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隔代陪读的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隔代陪读的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隔代陪读的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隔代陪读的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隔代陪读的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隔代陪读的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隔代陪读的思考 以那坡县农村隔代陪读现象为例 莫凡霄晨曦里,风雨中,夕阳下,一个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爷爷、老奶奶一手挎着书包,一手牵着五六岁的小孩在城镇上学、放学的路上这是当前在广大城乡随处可见的农村隔代陪读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进行透视,引发我粗浅的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农村隔代陪读中展现的案例【案例一】黄某兄弟,哥哥读五年级,弟弟读二年级,来自下华乡某一少数民族。父母在那坡县城租了一套房,把兄弟俩转学到位于县城的城厢镇中心小学就读,让不识字的65岁奶奶陪读,然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陪读的奶奶平日帮兄弟两洗衣做饭,农忙季节,把弟弟扔给哥哥照顾就回老家忙农活。因为租房里没有电视可看,一

2、完成家庭作业或是周末,哥哥就带着弟弟东游西荡。有一年五一长假期间,做哥的把老人留给联系用的手机以一百多元给卖了,带着弟弟坐上开往云南省富宁的班车玩耍,因为身上的钱不多,不到两天就用完了。兄弟俩只好一路讨、一路问徒步从富宁返回那坡。一天晚上他们睡在路边还差点被车给碾到【案例二】方某,在城厢镇中心小学读五年级,由68岁不会用普通话交流的奶奶陪读。其平时不愿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常常带一些小玩具到学校来,一下课就独自玩;有时同学主动与他说话或一起玩,他要么不说话,要么大吼大叫,甚至打人;家庭作业完成得不是很好,成绩处于中下水平。一天,其奶奶跑到学校,找到老师问:“老师,学校每天都要交钱、买作业吗?”当听

3、到老师说没有这样的事时,其奶奶着急地说:“老师,帮我教育教育我的孙子吧,不得了了,他每天不是说要钱买作业,就是说老师说要交多少钱。我说没有钱,他就大声嚷嚷着老爸老妈都说钱在你那,想买什么想吃什么就跟奶奶拿,你说没有钱,钱你都拿到哪去了?他大喊大叫之后就摸我的口袋找钱;我那孙子回到家就玩手机,什么也不做,也不午睡,每天吃完晚饭说去同学家做作业就走了,好晚才回家”说着竟然流泪了。 【案例三】 隆某,9岁,在德隆乡中心小学二年级就读,由只会用壮话交流的75岁祖母陪读。当我向其祖母问及隆某的表现时,祖母眉飞色舞地说:“我的孙子好呀,话不多,很少与其他孩子追来闹去的。每天回来都自己写字。他征求得他的爸爸

4、妈妈同意之后,现在每天还去网吧学习电脑呢”到网吧学习电脑!这是什么状况!我差点没有晕倒。后来我了解到,隆某在网吧学会了吸烟,交了一群烟友。二、反思与改进三个案例中的家长对其老人和孩子都有一定的责任心,对子女的教育都有较强意识。但是,我们冷静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陪读效果给予我们太多的思考并去改进它。(一)案例中隐藏的问题1.安全问题 案例一中奶奶高估孙子的自理自立能力,随意离开监护岗位,导致孙子出走几天无人察觉;案例二中方某在校不与同学玩,却每晚借口去同学家写作业很晚才回家,出门做什么奶奶都不懂;案例三中隆某小学二年级步入网络,开始学吸烟,老人却全然不知,以此为荣。以上案例中,要是小孩在外出了了

5、意外,或者交上了不良分子,后果难以设想。2.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特别迁就和溺爱,样样依着孩子、护着孩子,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倔强等不良个性。如案例二中的方某,玩具自己玩,向老人要钱就大声嚷嚷,强行摸老人口袋等行为都显露了其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而孩子与隔代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长期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举止,没有更为积极、富有朝气的家庭教育的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在个性的发展上存在各种缺陷,长期处于对父母的 “情感饥渴”状态,导致对家长产生怨恨,在案例二中隐约看到方某已开始有些自闭和逆返的心理。 3.人格问题 农村隔代陪读

6、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缺乏亲情沟通,祖辈们又无法进行正确管教和引导,致使孩子会出现内向、沉默、冷漠、自私、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等。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农村隔代陪读”孩子中,有23%的人从不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42%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同学欺负后,24%的人表示“无所谓”,12%的人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孩子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和偏差。 4.道德教育问题 农村隔代陪读的孩子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很容易染上社会不良习惯。案例一中的黄某,想去玩,老人留的手机都给卖,出现了旷课的现象;案例二中的方某,为了不让同学打搅他的独处,不高兴时

7、竟然出手,为了得到钱经常向奶奶说谎;案例三中的隆某,二年级开始进网吧打游戏,学抽烟太多太多不良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引导教育就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据学校反映,农村隔代陪读孩子多的班级难管,违规违纪现象越多,已成为学校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二)农村隔代陪读产生不良结果的原因分析 农村陪读的祖辈一般年纪比较高,他们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都比较狭窄单一。一时间,让他们到城镇生活,监管教育孙辈,孙辈们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的几个原因。1.安全意识淡薄 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是认为孩子满山跑,爬山、爬树是孩子在成长,孩子们从这家串那家,村头

8、聚聚,村尾闹闹那时孩子们增进友谊,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也为此,祖辈们来到城镇陪读对孩子们放任自流,对于隐藏的安全隐患却丝毫没有意识。2. 观念存旧 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都比较陈旧,隔代陪读往往意味着由年老的文盲或半文盲来教育孩子,他们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往往仅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许多陪读的祖辈连孩子在校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姓什么都不知道,谈何家庭教育?谈何担负养育重任。3. 管理方式不当 祖辈对孙辈除了溺爱,还溺爱他们对孙辈的管教方式几乎就是溺爱了,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不思考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发现孩子犯了一些错误,也视

9、而不见,任其为所欲为,使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引导,多以只知道一味的用物质弥补,使孩子很难接受其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为此,隔代陪读的孩子,有的孩子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有的孩子玩心很重,上网吧、逛游戏厅等等。(三)农村隔代陪读优化建议 1.孩子父母既承担起养育子女的义务,又教育父辈祖辈转变教育观念。 父母抚育子女是义务、是责任,要做好孩子教育和督导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子女的未来,必要时,父母留一人在家监管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要时刻想着家中的孩子,经常与孩子通通电话、写写信、有条件还可以通过视频聊聊天等,以各种形

10、式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跟监护孩子的祖辈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动态,必要时远程引导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和祖辈的中间人,有责任跟祖辈讲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努力让祖辈对孙辈的教育转变观念,跟上形势。告诉父辈农村和城镇生活的差别;告诫他们要教孩子有计划有节制地花钱,并做好监督等;要求祖辈严爱结合去教育孩子,不能娇生惯养;鼓励祖辈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等。2.学校搭建平台,提高农村隔代陪读的质量 。 近年来,各级学校的教育理念逐步由单纯追求升学率向追求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转变。许多学校对农村隔代陪读的现象开设了课堂,定时请陪读的祖辈到校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饮

11、食安全知识、流行性疾病预防常识等,增强祖辈的安全意识,拓宽祖辈教育知识面,提高祖辈教育孙辈的能力和质量。为了打开农村隔代培读孩子的心扉,目前那坡县各个小学都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疏导室或心情屋。孩子们孤单、难过、心理有纠结都可以到疏导室、心情屋来与老师沟通。为了拉近在外打工父母与孩子、老师的距离,除了老师们加大家访力度,掌握陪读孩子课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经常与外出务工家长联络,介绍其子女的情况,争取家长们的配合。那坡县实验小学、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等还架起校信通平台,为学生制作智能卡,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过校信通平台,每天都能获取孩子进入校园,离开学校的时间信息;收阅学校上传的各种相关教育

12、、教学、学生管理等的最新动态;欣赏到老师分享的班级活动图片、学生作业、班级明星风采等。老师在校信通平台尽可能通过设立“每天对父母一说”、“学生烦恼帖帖”、“班级小发现”等主题,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让在外务工的父母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学生可以凭借智能卡在校园里给父母通电话,说说心理话,讲讲在学校里的学习、快乐等。3.社区人人携手相助,规范隔代陪读孩子行为 。 社区是隔代陪读孩子课外活动的地方。除了有关关部门加大对社区环境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彻底清理网吧和游戏厅,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活动外,社区成员要对扎根在社区里的网吧和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实行监督制度,如有允许儿童进入网吧等非法行为,有责任

13、干预制止,或向有关部门举报。社区委员会有必要组织各类活动,把隔代陪读儿童都吸引到活动中来,使其健康成长。第一, 开展主题活动,规范隔代陪读孩子行为隔代陪读孩子习惯了农村生活的随意性,来到城镇生活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存在生活中乱扔垃圾 ,喜欢东奔西窜、东捡西画,在休息时间吵闹喊叫、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的不良习性。为此,社区委员在周末组织陪读儿童开展“我为社区洗洗藻”、“我为社区执勤”等活动,让隔代陪读孩子在实践中自觉养成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主动帮助他人的习惯。第二, 以社区书屋平台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隔代陪读孩子学习能力据了解获悉,近来,各乡镇文化站都设有阅览室,各社区都成立有农村书屋或社区书屋。组

14、织动员社区委员会要以社区书屋为平台,有针对性的面向隔代陪读学生组织开展爱国教育、科普安全教育等活动。鼓励孩子课外阅读;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指导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伴读;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阅读辅导等。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爱国情操,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让隔代陪读孩子度过一个书香相伴的童年。第三,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阵地,培养隔代陪读孩子的特长祖辈一生以耕种为主,无其他特长,如今到城镇陪读,不能对孙辈进行读书、绘画等辅导。孩子吃饭后或看电视,或出去玩耍,无所事事。为此,社区成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培养隔代陪读孩子的特长尤为重要。据了解,梁海兰等志愿者在那坡县坡荷乡社区成立儿童活动中心,以志愿者的空房为阵地,以2500多册图书为载体,由具有绘画、写作、书法等特长的志愿者为组织者。一到周末志愿者从各岗位回来,根据隔代陪读孩子、留守儿童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爱好给予孩子或是伴读,或是习作指导,或是结合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正常有序组织团队游戏等。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和游戏中发挥特长,增长技能,学会团结互助。总之,面对目前隔代陪读盛行的时候,我们也要冷静地思考该如何优化隔代陪读环境,让隔代陪读的魅力得以昭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