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33716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复习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学一、绪论1、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 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及特点:免疫防御:抗感染 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免疫监视:控制癌变细胞二、抗原1、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2、抗原的两种特性: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3、免疫原:免疫原性 完全抗原:两种特性 半抗原:

2、免疫反应性 耐受原:免疫耐受变应原:1型超敏反应4、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5、免疫佐剂: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6、弗氏完全佐剂是由石蜡油、去垢剂羊毛脂和灭活的分枝杆菌(卡介苗)组成的弗氏佐剂。是一种油包水的乳浊液, 能够非常有效的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机制: 1.能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处理 和提呈能力;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三、抗体1、抗体:是 B 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

3、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 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2、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段和一个Fc段。胃蛋白酶裂解IgG:得到一个具有双价活性的F (ab) 2段和若干个小分子多肽碎片(pFc) 5、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 IgG多为单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特点:1) IgGl、IgG2和IgG3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2)血清含量最高(75%85%),也是丙种球 蛋白的主要成分;3)半衰期较长(1624d);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 和免

4、疫调理作用);4)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IgM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强。 天然血型抗体是 IgM。特点:1) 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 提示胎儿曾有宫内感染;2) 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半衰期短,故检测IgM水平可 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3) 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4)也可参与II、III 型超敏反应。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为单体;而分泌型 IgA (sIgA)是由呼吸

5、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为双体、三体或多体;sIgA主要 存在于唾液、泪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特点:1)参与皮肤粘膜的局部抗感染作用;2)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 sIgA母乳喂养;3)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4)参与III型超敏反应IgD: 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mlgM, mIgD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 熟;对防止免疫耐受有一定作用。IgE:血清中含量最低;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受体(Fc RI)结合,引起I 型超敏反应;Fc RII分布于巨噬细胞、B细胞、嗜酸粒细胞。7、结合细胞表面的Fc

6、受体发挥调理作用、ADCC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8、类别转换:一个B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V-D-J功能性基因片段保持不变,而发生C基因重排,使其表 达的抗体分子发生H链类的改变,称为类别转换。9、免疫球蛋白的不同结构区其免疫原性不同:同种型:同一物种内所有个体共同具有的Ig抗原特异性结构 同种异型: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Ig免疫原性的差别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其超变区各自具备独特的抗原决定簇结构四、补体系统1、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2、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

7、一 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3、补体活化的三大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经、凝集素途径。4、补体受体(CR):表达与细胞表面能与某些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五、免疫系统1、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法式囊(禽类)2、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一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3、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 域。4、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5、T细胞表面存在的膜分子及其作用

8、:TCR-CD3 复合体:TCR: T 细胞抗原受体(T-cell antigen receptor)T 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CD3分子: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TCR的膜表面表达;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号的 传递;成熟T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用于成熟T细胞的检测。Z链: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其他主要表面膜分子:CD4分子:(1)协同受体:CD4分子和TCR结合于同一 MHC-II-抗原肽复合物一CD4分子与MHC-II类 分子结合,TCR与抗原肽结合;CD4分子增加TCR对MHC-I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的敏感性;促进TCR 识别抗原后的TCR-CD3

9、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3)鉴定T细胞亚群(CD4)的标志CD8分子:(1)协同受体:CD8分子与MHC- I类分子的a 2功能区结合,可增加TCRa 0对MHC- I类 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促进TCR识别抗原后的TCR-CD3复合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2)鉴定T细胞亚群(CD8)的标志。CD2分子:介导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刺激T细胞非特异性活化;介导胸腺细胞的发育 成熟。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介导T细胞的移行;在T细胞同APC或靶细胞间起粘附作用。CD28分子:CD28分子与表达在APC上的B7分子结合,为初始T

10、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 和增殖。CTLA-4: CTLA-4分子同B7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给化T细胞,阻止T细胞的增殖,限制T细胞分泌IL-2。 CD40L:CD40L同APC表面的CD40结合,信号给活化T细胞;活化APC表达B7分子;T细胞表面 的CD40L与B细胞表面的CD40相互作用,产生Ig类转换。丝裂原受体:6、CD4T 细胞CD表型:CD3+CD4+CD8-,主要为Th细胞亚群作用特点:识别抗原时受MHC-II类分子限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CD4+T细胞(部分) 也具有细胞杀伤功能CD8T 细胞CD表型:CD3+CD8+CD4-,主要为CTL细胞亚群作用

11、特点:识别抗原时受MHC- I类分子限制;免疫调节作用,如释放IFN-y、TNF-a和TNF-0等细胞因 子;具有细胞杀伤功能。7、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Y和INF-0主要辅助细胞免疫效应:a.活化巨噬细胞,抗胞内寄生微生物;b.诱导B细胞活化,分泌调理性抗 体; c.活化 CTL免疫调节作用:如IFN-Y可促进ThO细胞向Th1细胞分化Th2 细胞:主要分泌 IL-4、IL-5、IL-6 和 IL-10主要辅助体液免疫效应:a.诱导B细胞活化、分泌中和性抗体;b.通过活化补体等方式抗胞外寄生 微生物免疫调节作用:如IL-4可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8、B 细胞表面主要膜

12、分子:BCR复合体:BCR (mIg):特异性识别抗原Iga (CD79a)、Ig0 (CD79b):传导BCR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参与 mIg 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CD19和CD21分子:增强BCR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补体系统活化一C3d片段一与Ag结合一同CD21和 BCR结合一协同受体与BCR交叉连接一增强BCR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B细胞重要标志,表达于前B细胞 到成熟B细胞各发育阶段。CD40分子一TNF受体家族成员:同CD40L(活化T细胞)结合一促B细胞对TD-Ag应答;诱导Ig同种型 的类别转换;同BCR交叉连接,再通过与T细胞直接接触维持生发中心B细

13、胞的存活。Fc受体:Fcy RlI-B1+IgG抗体(可溶性的)结合,抑制初始B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活化。补体受体:CR1+C3b(或C4b、iC3b)调节B细胞的活化增殖;CR2: B细胞协同受体组成分子与iC3b、 C3d和C3dg结一促进B细胞活化EB病毒的受体B7 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高水平表达 B7 分子的 B 细胞是有效抗原提呈细胞。丝裂原的膜结合分子9、抗原提呈细胞:指能摄取处理抗原,将蛋白质降解成肽片段,并同MHC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胞膜表 面,提供给 T 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专门化的细胞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10、未成熟DC摄取抗原物质的两种方式:(1)通过表

14、面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2)通过巨胞饮作用。11、抗原提呈的机制:溶酶体提呈途径(MHC-II类分子途径)、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 I类分子途径)、 交叉提呈途径、非经典MHC分子(CD1)提呈途径。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 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2、锚定位:抗原肽上能和HLA分子抗原结合槽相互作用的特定位点。3、超抗原:通过与APC上MHC分子中的非多态性区域和TCR中特定V0片断结合,激活相应T细胞克隆。 特点:激活CD4+T细胞;无需APC加工;无MHC限制性;非特异性,多克隆激

15、活。4、MHC限制性: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时,除细胞受体识别相应抗原决定簇外,细胞间还必须识别相应的MHC 分子。5、MHC I分子:1) MHC I类分子由a链和0 2m非共价结合组成;2)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 a链的胞外区有a 1、a 2、a 3三个结构域;4) a 1和a 2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5) a 3和0 2m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6) a 3和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结合。6、MHCII分子:1) MHCII类分子由a链和0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糖蛋白);2)分为胞外区、跨膜区 和胞内区;3)胞外区各有两个结构域(a 1 /a 2、0 1 /0 2); 4) a 1和0 1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5) a 2和0 2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6) 0 2和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7、两种抗原结合槽的比较:MHC I分子MHCII分子由a 1和a 2结构域组成的肽结合区a 1和0 1结构域组成的肽结合区结合、递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结合、递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由2个a螺旋和8个0片层组成由2个a螺旋和8个0片层组成两端呈封闭状态两端呈开放结构容纳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