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337168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识 字 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成语。过程与方法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由此帮助学生熟记生字词。在识字的过程中,尝试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韵律美,激发学生收集、了解成语的兴趣。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韵律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成语。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课前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收集课文相

2、关的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听老师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2、听讲解,初步了解成语特点。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师讲述成语故事:拔苗助长。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二、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成语的意思。1、学生听读,小声练读。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

3、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3、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师生对读、生生对读、读准汉字读音。三、交流搜集有关成语故事的资料。1、课前收集成语故事。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课前收集的成语故事。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2、听了同学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四、实践活动。积累成语,并做成卡片。1、学生分小组展示课前制作的成语卡片,互相交流,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交流。2、互赠卡片。1、组织学生小组展示、交流后上台展示。2、全班互赠制作的成语卡片。五、课堂小结。试着说自己今天新积累的成语。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少新的成语,谁能试着说说这

4、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成语?第二课时学习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2、自愿读,师生正音。注意老师的提示,读准: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认读字卡。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5、练习读文。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9个生字。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4、指导小组学习。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2、积累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2、找成语故

5、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三、指导写字:1、小组交流学习方法: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2、全班汇报。3、听老师指导,书空练习。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2、组织交流汇报。3、重点指导: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四、朗读课文,教师小结。1、读成语,看谁读得正确?2、再说几个自己学会的成语。3、交流收获。1、 组织学生小组比赛读课文。2、 交流积累的成语。3、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识 字 4 尺有

6、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课后作业:1、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一讲这些成语。2、实践活动“积累成语”,制作成语卡片。课后反思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后,我鼓励学生再去找一些成语故事来读一读,然后举行了一次“成语故事会”,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了。13 坐井观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2、 能分

7、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过程与方法在读准字音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初步理解寓意。教学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明白课文的含义。学习方法: 分角色朗读法课前教学准备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8、 第一课时学习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听讲解,看挂图,练写“观”字。3、听讲解,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含义。4、思考问题,听读课文。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二、范读课文。1、学生听读,思考问题。2、学生听读后练习读准字音。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2、学生分

9、段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四、教学生字、词1、认读注音生字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抬 信。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用生字练习组词。1、出示注音生字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抬 信。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组词练习。五、课堂练习1、观看教师范写,学写生字。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井( ) 观( ) 沿( ) 百(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1、指导书写生字。2、组词练习。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第二课

10、时学习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引入课题三、课堂练习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火,作为偏旁时一捺写成一点;米,作为偏旁时一捺写成一点。读词识字 。1、读题。2、听老师谈话,激起兴趣。3、认读字卡。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5、练习读文。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4、指导小组学习。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二、讲读课文1、学习

11、第一自然段。看挂图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 (你从哪儿来呀?)(2)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3) (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4)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2) (大话是指夸张的话)(3)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4)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5)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6)练习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7) (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1)

12、 (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2)练习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4) (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5)练习朗读“你是弄错了。”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13、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板书:井口那么大(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板书:无边无际(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3)小鸟为什么笑了?(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