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33566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方东升 课题组成员:朱顺堂闵成张辉罗正祥詹桂梅 柳长新方华祥徐南丙王恩荣雷艳兰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们国家,农村学生的厌学率比较高,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到30之间,单就我场小学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很是

2、迫切需要。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心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有效率。 二、研究目标 、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2、研究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 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3、根据分析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的对象

3、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场两所小学0X年春季 一、 二、三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X年3月-02X年月 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2X年月-202X年月 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

4、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2年2月-20X年1月 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实验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2X年1月-

5、20X年12月 、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 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表彰先进。 4、申请课题结题验收。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和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现在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学校里,家长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与家长的愿望相适应,社会上就冒出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艺术班、外语班、奥林匹克班等;书店里的各种教辅书籍也一直畅销不衰;深夜里,父母们陪着孩子做练习夜以继日。这就使得孩子有永远做不完练习,他们慢慢地滋生了讨厌学习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

6、因此而逃学,离家出走。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严。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孩子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进而导致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丧失。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加促使父母们望子成龙,而且往往偏重于智力教育。有的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在小学阶段,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门功课都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要求。有的家长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 要“加餐”,利用双休和节假日请“家教”,严重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重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全部被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多少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

7、。农村家长大多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孰不知过高地、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 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而另外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取得好成绩的过程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

8、有条件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撤”回了父母之爱,甚至冷漠相待。这是许多家长的两副面孔、两种态度。然而,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的。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外在的奖惩、地位而变化。只有在任何时候都相信自己的价值的孩子,才具备“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与奋斗的力量。 (2)社会和家庭不良现象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塑造着孩子的心灵,社会的不良风气走进了校园。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会消极对待学习。也有些农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知识够用就可以了,认为社会上一些大老板没文化,照样赚大钱;

9、有些博士生,也不过当个工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去闯一闯,说不定能干出大事业来。一些人学有所成,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人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算没有文凭,照样能在条件优越的岗位上活得逍遥自在。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老师而产生厌学。 多数小学生都是崇拜和依恋老师的,老师的态度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上这门课,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观有些问题,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

10、过程,把学生视为没有自尊心、没有个性,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从未让他们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最终导致厌学。 (2)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导致厌学。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讥笑训斥学生,说他们“真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大多是

11、由于无知、好动、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的,而一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上纲上线,当作严重的品德问题来对待。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 理伤害,比什么都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是教师,为什么有的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学效果差呢。这与教育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情感的语言,是撞击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

12、艺术手段之一。目前,某些教师仍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3、自身的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许多学生自制力不强。 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就宠着、惯着,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想得周全细致、无微不至。因此,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困难,更没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他们便会打退堂鼓,畏缩不前,不敢与困难作斗争,因而放弃学习。此外,现在的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还有电子游戏机、儿童游艺宫、变型金刚等等,电视频道也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然

13、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的“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 (2)学生受错误的行为评价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说明的过程就是归因。部分学生的厌学,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根据调查,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

14、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的评价。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归因。 (3)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的匮乏,也会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他

15、们表面上争强好胜,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拒接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 (二)研究出消除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与对策 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法国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比他的学识和才能更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 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对待每位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发现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