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33433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9 章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三方物流的相关知识,并着重掌握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的关系,了解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教学时数:6 课时教学内容:我国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含义与特征、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中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的分类及作用、第三方物流决策、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完善途径。第三方物流的地位:(1)物流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形式;(2)(西方国家的经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 50%时,物流产业 才能形成;(3)现代物流的

2、主体(4)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体现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 体水平。9.1 物流企业9.1.1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1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分类(1)中央直属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如专营生产资料的物资储运总公司、商 业储运总公司和外贸运输总公司等,主要为本系统服务,受到行业行政控制。(2)地方专业性物流企业。地方物资系统、商业系统的储运公司及粮食仓 库系统,受当地行政领导。(3)兼营性物流企业。集商流与物流为一体的流通企业,比重大,数量多 多以商流来带动物流业务活动。2我国传统物流业的结构组成(1)大行业的角度: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配送业等。(2)行业细分:铁道运输业、汽车货运业、海洋货运业、

3、内河船运业、航 空货运业、集装箱联运业、仓库业、中转储运业、快递业、托运业、运输代办业、 起重装卸业、拆船业、拆车业、集装箱租赁业、托盘联营业等。3我国传统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弊端及其原因1)传统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单一的职能型运作模式。2)弊端:储运分离,条块分割,机构多元化;各部门一般均有各自的物流 系统;但几乎没有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3)造成单一职能型运营的原因(1)技术力量薄弱。计算机技术和定量化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很难将 物流的各项功能综合起来,即使是简单的综合,也难以提高整体效益。(2)传统物流的核心是企业的生产制造。从生产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以 最低的成本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企

4、业在管理上的重点是降低和控制生产成 本,对于总成本的控制还没有全面综合的认识。(3)难以对可能取得的投资报酬进行量化,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传统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纯粹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后勤工作,主要是停留在 存储和运输的层面上,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备利用率低,布局不合 理,资金浪费严重。9.1.2 我国当前物流企业的主要类型1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服务企业在中国物流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国有、集体企业居多) 优势: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物流设施相对先进,在各自行业中 处于领先或垄断地位;可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政府扶持;利用以前的客户资源 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劣势:(有些

5、企业)只是在公司名称或是表面层次的转型,最基本的内部组 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效率比较低下,冗余人员的比例较高; 传统储运根深蒂固的经营思想和企业文化。2新兴民营物流企业(或合资)在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和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优势:管理理念先进;效率相对较高;发展速度快;一般有先进的管理信息 系统和经营理念;机制灵活,管理成本较低,具有活力。劣势:(由于是民营或合资企业)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十分有限,不能为众 多的不同客户提供大范围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由于是新生事物,银行机构及 一些投资人对这类企业的前景还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很难在社会上获得广泛的财 务支持;缺乏运作经验。3企业内部物流

6、公司数量少,但影响力大,如:DHL、FEDEX、沃尔玛优势:海外网络完善、专业知丰富识、物流运作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跨地区的高质量服务,影响力巨大。劣势:多分布于东部沿海,中西部业务较少,需适应中国国情。9.2 第三方物流的含义与特征第三方物流之所以日益受青睐,因为它不论是在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都有着 巨大的价值。一方面它能帮助工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规避风险进而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能从全社会的角度优化配置物流资源,提高全 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9.2.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

7、,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 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 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也 称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我国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物流术语对第三方物流的表述是: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第三方物流通常又称为契约物流或物流联盟,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 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签订合作协定或结成合 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

8、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 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可以包含在第三方物流范围之内。狭义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 流活动。其具体标志是:(1)有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物流服务的企业素质;(2)可以向货主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定制 化服务的物流活动;(3)货主向物流服务商购买的不是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服务活动,而是采 取委托承包形式的业务外包的长期物流活动;(4)向货主提供的不是一般性物流服务,而是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现代化 物流活动。9.2.2 第三方物流

9、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条件1第三方物流产生的(理论)背景供应链管理、虚拟经营是第三方物流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1)虚拟经营。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 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 合弥补。(2)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成功与否不再由“纵向一体 化”程度的高低来衡量,而是由企业聚集和使用的知识为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程度 来衡量。企业在集中资源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的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 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变得更具有竞争优势。2第三方物流产生的现实条件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电子商务的出现。第三世界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国,参与到世界经

10、济的贸易中,这些新兴国家不 仅代表了新兴市场,而且意味着理想生产基地的出现。 “全球产品”的数量将 不断增长,国际运量将大幅度增长,随之而来的将是世界经济的加速增长和运输 流向的转变。9.2.3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1)契约化。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之间的关系。物流 企业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是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并以契约来 管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它不是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活动,而是 通过契约的形式使物流供需双方结成稳定、明显、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从而减少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外 包,外包只限于一项或数项独立的

11、物流功能。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 要求,而不是临时需要,提供多功能、甚至是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2)专业化。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 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3)规模化。通过对物流人才、物流技术、物流设施等物流资源的集成和 整合,使得第三方物流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明显的规模经济。(4)信息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 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 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仓储、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 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与协作,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

12、短时间内 迅速完成。(5)个性化。一方面根据不同货主企业在其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 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 务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公司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 特色化,以增强其在物流市场的竞争能力。(6)系统化。第三方物流是由全部功能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它以有效的整合运输、储存等资源要素,利用物流网络要素,提供运输、储存、 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增值服务等部分或全部的物 流功能。9.3 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中的关系9.3.1 物流一体化的含义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

13、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 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严格地说,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 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 一个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 观物流一体化。(1)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 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2)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 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3)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

14、 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 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9.3.2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 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 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取得整体最佳的效果。同时, 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 求。如图所示:该模式超越了组织结构的界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 售商和用户同时纳入物流管理的范围,力图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每个过程来实现物 流的管理,利用第三方物

15、流自身的优势建立和发展与供应链其他企业的合作关 系,形成一种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供应商与制造商或制 造商与分销商的合作关系,不同于供应商或制造商、分销商同第三方物流的单个 联盟关系,而是将供应链所有环节的活动联系起来,实现物流功能的集成化,提 高用户服务水平,从而赢得竞争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的能力的途径:(1) 发展合作联盟。可以通过购并和战略联盟,与其他经营者结成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的方针,从整体最优的系统观点出 发,为整条供应链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战略和系统规划、设计、运 营和管理。( 2)加强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于第三方物流,表现在实现物流服 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从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上。(3) 提高员工素质。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为客户提供的物流 服务,需要能对供应链物流系统整体设计的人才。9.4 第三方物流的分类及作用9.4.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1按照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划分(1) 资产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车队、船舶、仓库等 资产,主要通过运用自己的资产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 TNT, FedEx, UPS, DHL 等企业。(2) 以管理为基础的第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