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33431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

2、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车轊(wi):车轴头。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皆以轊折车败 败: 期年不克 克: 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南面而王耳 王: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3、翻译下列句子。(3分) 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汝何敢言若此! 译: 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4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

3、:“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4)使者反( )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 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

5、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符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罪免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 为 ( ) (2) 患 ( ) (3) 市 (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译文: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

6、5、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注释:自新:人名。方简:刚

7、直简朴。檠(qng):灯架。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意气:神色,精神。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1、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2、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 新 以 灯 檠 投 之 油 污 满 几 正 色 切 责 若 老 师 然 4、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

8、哪里?(2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题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会稽:地名。王大:人名。簟din:竹席。荐:草垫。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长:旧读zhn,多余,剩余。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可以一领及我 以: 后大闻之 之: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2分) 六、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3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

9、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果蔬: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切成块的肉。箸: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 公约之饭(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 子 妇 之 亲 萧 氏 子 至 京 师。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七、阅读下

10、文,完成14题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去 : 问其故 故: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译: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 答: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11、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景公:齐国国君。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1、用

12、“/”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席对曰( ) (3)叶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2分) 九、阅读下文,完成13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

13、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童趣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4分)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B徐喷以烟( )C作青云白鹤观 ( ) D余年幼,方出神( )2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2分)十、阅读师旷问学,完成15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问于师旷: 。 安敢戏君乎: 。 如日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