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3338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 三角形3.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教材重点和难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三角关系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

2、,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二)得出三角形定义 屏幕显示三角形:图1(教师首先用三角板演示把三角板摆在空间任一位置,三角形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渗透: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平面。然后,让学生操作,感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后组成的图形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不必增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有关概念 (四)主动建构1探索活动 请同

3、学们动手做做,同桌也可以合作,互相讨论并说说你推出结论的过程(师巡)。2展示探索结果 哪位同学拼得了?请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说你的推理。 (展示图1)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图1图2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媒体显示)。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的方法(显示分类表)。 (六)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师:本课时我们学习了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和计数方法。3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分类 3.1.2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并会应用。2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教材分析教材由“房梁上的彩灯电线

4、哪根长”,引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后面三边关系的应用作铺垫,用“小棒搭三角形”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存在着“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关系,但多数学生不曾注意到。教学中采用三根小棒搭三角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探索证明”的数学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小棒摆三角形引入三角形三边关系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下操作。第一组小棍搭成三角形;第二组小棍搭成如下图形:图1第三组小棍搭成如下图形:任意三根小棍一

5、定能搭成三角形吗?(二)小组活动,发现三边关系 议一议: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课本图3-13),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三)个人活动,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做一做: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图7(1)a=(2)a=(3)a=b=b=b=c=c=c=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个人活动结束,总结交流。练习:4,5,8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学生小组活动。活动结束,总结交流。 (四)小结本节课所学

6、内容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3.1.3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概念,能正确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2数学思考: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解决问题:能利用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有关的相等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4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折纸的方法给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方便,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概念,并利用折纸和画图等方法认识它们分别共点的性质。这两种线段的概念比较简单,但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它们,教科书上安排了“做一做”“议一议”两个环节,有折纸

7、、画图等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丰富学生对此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做一做”中,学生可以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后画出三条角平分线,也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得到三条线段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并交流得出结论。“议一议”中,学生既可通过测量得到一边的中点,也可以利用折纸得到一边的中点,然后观察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学设计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学设计(一)情境设置在一张薄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设法画出它的内角的平分线吗?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入新知识。)图1(二)探索研讨1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概念在三

8、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1,AD是AB的角平分线。2做一做每人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1)你能分别画出这三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吗?(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3)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后画出三条角平分线,也可以利用折纸得到。在得到三角形角平分线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段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他们进行交流,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强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

9、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可度量;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图23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如图2,AE是ABC的中线。4议一议(1)在纸上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2)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吗?折一折、画一画,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画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可测量得到中点或折纸得到中点从而画出三条中线,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三条中线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注意: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

10、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 (三)回顾与反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概念,知道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四)作业3.2 图形的全等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图形的分析能力。4.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

11、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全等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是:正确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教学设计(一)活动一:情境创设(全体活动) 1多媒体展示图片(见图1)。 图12讨论问题:图中有多少条鱼?这些鱼之间有什么关系?3全班交流。4明晰:(1)图中共有16条小鱼;(2)这些小鱼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3)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5举出生活中全等图形的例子。 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图形中有多少条小鱼,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发现这些小鱼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进而得出全等图形的概念。这样

12、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是全等图形。(二)活动二:探究(小组活动)1提出问题:(1)下列哪些图形是全等图形?(多媒体展示)(2)满足什么条件的图形是全等图形? 图2(3)全等图形的形状、大小一定都相同吗?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4明晰:(1)图(1)与(6),(4)与(9),(7)与(10)是全等图形(多媒体展示重合过程);(2)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图形;(3)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让学生运用全等图形的概念识别全等图形,进而经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全等图形的特征。 (三)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图3(电脑展示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旋转的大风车。)现在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个大风车,看看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图4我们接着一起来研究全等三角形。(四)新知讲解1通过观察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