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333824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2)儒: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战国)(3)墨:墨子(战国)、(4)法:韩非子(战国、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A、提出“仁”(思想的核心)和礼(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的落后性)的学说,主张德治(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思想)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C、言论被编成论语:D、诗书礼乐易和孔子写的春秋称做六经。(2)孟子的思想主张:A、

2、政治:“仁政”。 B、民本:“民贵君轻” C、人性:“性善论”(3)荀子的思想主张:A、强调“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B、政治:“仁义”、“王道” C、民本:“君舟民水” D、人性:“性恶论” 二、汉代儒学1、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汉武帝在中央创办太学,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影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在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加强对思想、文化、

3、教育的重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三、宋明理学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北宋:(1)代表人物:程颐、程颢理学的开创者(2)基本观点:A、万物皆只是一个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B、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2、南宋:(1)代表人物:朱熹(理学集大成者)(2)基本观点:A、“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先气后,理和气不可分离。B、天理在人间的最高境界就是三纲五常,要格物致知C、 “修养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D、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3、明朝:(1)代表人物: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

4、(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2)基本主张: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C、“知行合一”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明朝:李贽:反正统思想的先驱(1)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大胆挑战;(2)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民主、自由等思想出现的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最精彩之处)提出“天下为主,君为

5、客”的民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关注国计民生,属于经济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3)王夫之唯物思想家王夫之是清初的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是唯物主义思想家。政治上:主张“循天下之公”,猛烈攻击“孤秦” 、“陋宋”,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哲学上,在发挥“气一元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

6、动规律的自然是史观和社会史观。儒学的发展历程:产生:春秋时期(孔子) 蔚然大宗: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主流思想:西汉(董仲舒) 理学:宋明时期(二程、朱熹、王阳明) 焕发生机:明清时期(黄宗羲等三大思想家)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的继承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2、经济上: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1)造纸术 产生: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质地图说明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书写用纸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 外传:唐朝时

7、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2)指南针 产生: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称“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在传入欧洲。(3)火药 发明:火药的发明与古代人炼丹制药有关;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用火药武器。 外传:元朝由阿拉伯入传到欧洲。(4)印刷术 产生:唐朝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外传:由波斯传到西方2、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1)造纸术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的进

8、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整个世界在起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二、中国古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重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1、先秦诗歌(1)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两百多首诗歌,分为诗、雅、颂三部分。诗经

9、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开创诗歌新体裁:楚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两汉时期: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1)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东汉:张衡二京赋3、唐朝时期:诗:(1)初唐: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盛唐:A、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山水诗:孟浩然春晓宿建德江;王维渭城曲汉江临眺C、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D、现实主义(唐由盛转衰)诗人杜甫,“诗圣”,“三吏”“三别”(3)中唐:白居易:“三吏”、“三

10、别” 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4)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4、两宋时期:词:(1)北宋:A、婉约派柳永雨霖铃B、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两宋之交:婉约派李清照武陵春声声慢(3)南宋:豪放派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5、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王实甫西厢记6、明清小说:(1)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2)明:吴承恩西游记(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古代文学体裁的变化反映出文学的发展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三、汉字与中国书画1、了解汉字的演变:(1)汉字起源于六千年前的“文字图画”。商代形成完整体系(2

11、)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小篆始于秦代,笔画圆润,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字形方正,整齐;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长处,工整又飞洒;草书奔放,最能体现书法家的感情。(3)总趋势:由繁到简。2、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1)篆书:秦代李斯(2)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号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3)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4)怀素、张旭善狂草。四、中国的戏剧艺术了解京剧(国粹)的产生(1)形成:A、乾隆末年,安徽徽班戏曲进京,风行一时

12、B、道光年间,徽班和汉剧互相融合,吸取昆曲和其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3)发展:清朝由北京走向全国;民国时期走向世界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A、时间:19世纪40年代B、学习内容:西方军事科技(器物)C、代表:、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广州设立驿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编译出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各国律例等、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即学习西方长处,抵抗西方侵略(2)资

13、产阶级维新派A、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B、学习内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制度)C、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a、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b、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符合社会潮流;c、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严复:a、在唯心主义宣传上贡献巨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灭绝;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发奋图强,就能由弱变强。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一次爱国运动。戊戌维新

14、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参政热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有客观上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二、新文化运动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A、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又称德先生、塞先生)。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用白话文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晦涩的旧文学,提倡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孔已己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后期(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2)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最重要的影响)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对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