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331393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木脚手架作业指导书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以竹、木材搭设的外脚手架。一、施工准备1、材料圆木、木板、茅竹、篙竹和蔑等材料。竹或木制脚手架板。4(8号)铅水线、码钉等。2、作业条件同本章第一节。二、操作工艺1、主、副柱主柱,包括外主柱(排栅柱)、内立柱(平桥柱)、角柱和平台柱,应选用直径合适、顺直的杉木或茅竹,尾径不得少于8cm。主柱的纵向间距一般不得超过1.5m(一般只能在八层建筑物30m以下使用,八层以上则要另出搭设方案) 双排脚手架的内外排柱间距为0.81.2m,内排柱离建筑物20cm(当大于20cm时,平桥下如须加兜底安全网)。如遇装饰线,也可能适当加上内柱的小横杆,相酿阵竹。主柱的弯曲面应在

2、脚手架的纵向平面内背靠背设置。角柱的弯曲面应向脚手架结构本身的纵向内侧面。立主柱时先搭临时支架将柱固定。柱头入土不少于10cm,不得露出地面,且必须立于实土上。如土质松软,应加以夯实,下设木垫板。若软土过厚,应挖至实土,当挖土有困难时,可打桩作支承。荷载较大的柱脚,应加一对约30cm长的横放短杉(俗称称“一字杉蟹脚”)。在河流、水塘边或淤泥上搭脚手架时, 柱脚应加设3040cm长的双重短杉(俗称“十字杉蟹脚”),且须计算脚手架的荷载和淤泥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另行设计处理。当柱立于露出地面的混凝土或石块上时,应用篙竹将同一平面内的柱脚连结牢固。双排脚手架的外排主柱及单排脚手架的主柱之间设副柱( 俗

3、称“针柱”),副柱从第一度大横杆(即打底梁)开始向上设置, 间距一般不大于1m。如采用茅竹作大横杆时,副柱的间距可适当加大,但最大不得超过2m。绑扎副柱时,首先要做好三条以上的大横杆才能立副柱。柱的驳接分搭接和顶口接两种方式。搭接用于副柱,其搭接长度不少于1.5m,绑扎不少于三度横杆,如柱料稍弯曲,应采用靠搭接方式,接长后的柱重心应在一垂直线上。顶口驳接一般用于主柱,顶口处上下两端应各有不少于三条大横杆连接,采用不少于两度索篾和一度扎篾绑扎。如茅竹驳柱要加厚2cm的木板垫在驳柱端上, 并用笏扎牢固。驳柱要垂直、贴服。顶口柱的对接端部接触面平正。相邻立柱接头要错开不少于一步架。2、大横杆(牵杆)

4、大横杆一般采用篙竹,也可使用茅竹或杉木。大横杆用于连接脚手架纵向各排列的立柱,绑扎要牢固、平直,与立柱互成90。大横杆的垂直间距(从找底梁起)为: 双排脚手架的外排及单排脚手架不大于70cm,双排脚手架的内排不大于2m(即外排每设三度, 则内排设一度)。大横杆一般用搭接,接口长度为:杉木不少于1m, 篙竹不少于2m,而且应以牵杆头接牵杆尾。如果是牵杆头接牵杆头,可以接在一条柱的位置上,杆尾的竹篾扎牢(痴篾)。3、小横杆(平桥托)小横杆主柱部位要用小头直径不少于9cm的茅竹或杉,副柱(针柱)部位可用结实的篙竹头。小横杆用于连接内、外排架, 以及承托脚手平桥。小横杆的水平间距不大于1m,垂直间距不

5、大于2.1m( 一层平桥的高度),并紧靠立柱与大横杆的交点绑扎牢固。4、斜撑脚手架的斜撑包括风撑、十字撑(拍身撑)、吊鱼撑和挑撑等。风撑和挑撑的撑头应埋入土内,一般入土深度为1520cm。如遇浮土则应夯实后用厚板或短杉作垫块,必要时挖至实土。支承在石、混凝土结构、柏油路面上的外露撑头,必须绑扎地脚牵杆。在水边淤泥面上打撑, 当撑力要求不大时, 可在撑头扎2530cm的短杉( 即“一字蟹”或“十字蟹”)垫脚如撑力较大须另定处理方案。十字撑的设置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两种。 十字撑设在脚手架外侧。每组间断式十字撑的跨距应不少于四条立柱(约78cm)从底到顶连续搭设,并在脚手架的转角,尺端及沿纵向每隔1

6、5cm左右设置一组。连续式十字撑,是在脚手架外侧全面设置十字撑。斜撑的斜度(俗称“标流”)按以下规定搭设:1)风撑的斜度不大于“对标”(i1:1,即45);2)十字撑的斜度为“标八”至对标(i0.8:11:1,即38 4045);3)挑撑、吊鱼撑的斜为“加一标”以上(i1.8:1,即a4750)。斜撑使用的材料,应尽量挺直,如稍有弯曲, 搭设时把曲面向上。斜撑的搭接长度一般应在2m以上。若采用顶口撑,其帮木俗称“根引”应设在下方。搭设撑时,应首先扎紧撑的中部,以利安全操作。5、顶撑(托靠柱)顶撑要贴紧主柱绑紧,一般不少于三度篾,并且大头在上,小头在下,上下顶住小横杆。最下一节顶撑下面垫木或石块

7、。6、平桥平桥支承在脚手架的小横杆(俗称平桥托)上,一般多采用篙竹作对龙和阵竹,面上铺用木或竹材制成的桥板。铺直板(纵向散板)的平桥,板下的直对龙间距不应大于60cm,横阵竹间距不大于20cm,板面上每隔2m左右夹一条竹,夹竹每50cm扎一度篾,搭口板的两端及中部要夹紧并加栏口竹。铺横板(预制板)的平桥,板下一般只设直对龙,不设横阵竹横板平桥的直对龙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阵横板,平桥靠墙边,直对龙用两条拣手篙竹。2)当平桥宽度为0.5m时,直对龙不少于4条. 3)当平桥宽度为1m时,直对龙不少于6条。4)当平桥宽度为1.2m时,直对龙不少于7条。5)平桥上铺的横板,其两端用篙竹或其他材料

8、夹紧,夹竹每隔40cm扎一度篾。7、斜桥斜桥的桥面角度不大于“标五” (i=1:2;即2634 )纵向柱距不大于2m;横向柱距视斜桥宽度而定,直对龙间距不大于60cm;小横杆间距与纵向柱距相同;阵竹间距不大于30cm,踏步竹(压板竹)与阵竹相对应着夹桥板,每隔50cm扎一度篾。桥面头尾须扎拦口条( 顶板口)。当桥面宽为1m时,直对龙应不少于4条。8、平台平如柱及底托,相当于平桥的小横杆的间距一般为2m( 荷重较大的平台另定)。底托两端必须加顶撑。扎阵竹的平台,其对龙间距6070cm阵竹间距20cm,上面铺面板。不扎阵竹的平台,对龙间距不超过20cm,面板直接铺在对龙之上。平合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9、1.5cm,夹板的方法与平桥相同。三、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脚手架立柱要垂直,大、小横杆要平正,斜撑要贴服而有力,顶撑要顶紧小横杆,接触面不小于三分之二。篾度必须结实,不得松动。平桥要横直畅通,并能承受2.5KN/荷载( 相当于单行侧放三层普通红砖)。斜桥的踏步竹、拦口条必须牢固,不得松动。平台面要平正无凹凸,并能承受1.5KN/的荷载。2、允许偏差竹木脚手架搭设时的允许偏差见表122。四、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脚手架整体倾斜:柱下的垫脚座出现不均匀下沉。 立柱时应先夯实浮土并扩大垫脚座的面积。脚手架局部横向弯曲:“连墙杆松脱或刚性不足。 应采用足够刚度的连墙杆件,并与墙体结构连结牢固。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脚手架的高度7m以内时,每56条主柱设一条风撑。风撑的设置方法见本节(二)之4。脚手架高于7m,无法设风撑时,必须设连墙杆。连墙杆可专门设计工具式构件,与预先藏入混凝土结构内的埋件连接,也可以利用小横杆顶贴墙面,将在结构内预埋的6钢筋或双股8号铅水线绕过立柱与大横杆的绑扎点与墙体拉结并加固头撑,加强刚度。连墙杆的间距为:垂直方向不大于4m,水平方向不大于4m。单排竹木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0m。在大风雨或停工一段时间后,必须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如发现变形、下沉,要及时加固维修方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