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学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312656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默的羔羊》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沉默的羔羊》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默的羔羊》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学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沉默的羔羊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学分析【摘要】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的心理悬疑电影,影片成功地塑造了 若干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和细致入微的场景布置,将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生动而又全 面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使一向艰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更容易被观众所了解和接受。本文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影片。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克拉丽丝是电影 沉默的羔羊中的一个主要角色, 她具有坚韧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善良的心灵。然而,由 于幼年时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使得她的心理始终存在着 某种缺陷。克拉丽丝的童年是充满不 幸的,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便

2、过上了受人 欺负和漂泊不定的生活。有一次,克拉丽丝在农场发现了一群马上将被屠杀的羊羔,看到羊羔们可怜的样子,她不禁起了怜悯之心,决定要偷偷放走这些羊羔。但是,羊羔们却围成一团不肯离去。无奈之下,克拉丽丝只好抱起一 只羊羔逃出农场,可最后她还是被发现了,不但没能挽救一只羊羔的性命,连自己也被送到了孤儿院。羔羊依旧是被宰杀的命运,而她也被送往 孤儿院,完完全全的沦为了栏中的“羔羊”。“羔羊”在圣经中 就是喻示着弱者,无力反抗的一方。而从小失去母亲,又在十岁时失去父亲的克拉丽丝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弱者。在她抱着羔羊逃跑时,她想象的是她对自己心灵解放,童年的时候对自己的解放失败了,她的内心依旧一直承受着失

3、去父亲的痛苦,她还是作为弱者的模样,随时面临着被宰杀的可能,耳畔时时想起羔羊凄厉的哀号声。幼年时特殊的经历,使得她的心理始终存在着缺陷,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缺陷的存在,克拉丽丝从小到大都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困扰。在追踪并且最终杀死了变态杀人狂“野牛比尔”的过程中,克拉丽丝战胜了恐惧,完成了自我的最终救赎,克拉丽丝再也听不到羔羊尖叫了。“野牛比尔”的杀人行为无疑也是受到了童年经历的影响,根据汉尼拔博士的分析, “野牛比尔”的母亲很可能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 “野牛比尔”缺少应有的照顾和抚养,痛苦的幼年记忆使得“野牛比尔”的心理发生了异化,他试图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使自己痛苦的内心获得解脱。然而,与

4、克拉丽丝的理性行为不同,“野牛比尔”选择了通过杀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幼年时候的愿望。“野牛比尔”的杀人手段极为残忍,每 次杀害被绑架的女性之后都将她们的皮剥下,甚至还在每个受害者口中放入蛹。这些行为表明 “野牛比尔”对母爱非常渴望,并极为希望自己变成女性,进而完成自己性别上的蜕变。双重性格的汉尼拔汉尼拔博士是电影 沉默的羔羊中的另一个经典角色,他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同时又精通心理学,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析透每个人的想法和意愿。汉尼拔博士身上带有着强烈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汉尼拔博士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极为精通,对不同人的心理活动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因此,他才会被特工组织确定为破案的协助人。影片的

5、女主人公克拉丽丝也正是在汉尼拔博士的帮助下,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剧情也得以一步步地向前推进,他精确的心理分析使杀人恶魔 “野牛比尔”的特征渐渐明晰起来。汉尼拔博士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性格冷酷,令人难以琢磨,另一方面他又是多情的。尽管汉尼拔博士具有冷酷的性格特征和令人发指的吃人嗜好,但是他却在与克拉丽丝的相处过程中,渐渐被克拉丽丝的善良所打动,甚至出现了暧昧之情。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汉尼拔博士与克拉丽丝分别之际,他用手指轻轻地在克拉丽丝手心里划了一下。这一镜头相当耐人寻味,虽然影片没有说明两人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汉尼拔博士对克拉丽丝产生了一份好感,暗示着一个人不论多么冷酷无情,都是可以被真情和善良所感化的。【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