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31142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测第三章教学设计含法制渗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八年级 上册第三章 第一节 授课教案课题3.1物态变化 温度课时共1.5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

2、好习惯。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演示实验、讨论、归纳、讲授教具学具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T展示雨、雪、露、霜、雾,他们体现出不同的形态。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这些物态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所认知的大胆的说出。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实际

3、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求知欲,也能及时知道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给以纠正。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什么是温度?用什么符号表 示?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该 测量工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 成的?里面的液体是什么? 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它们 的结构有何异同?3、 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摄 氏温 度的符号是什么?人的正常 体温是多少?4、 如何使用温度计?(提示: 从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选 用、放置、读数方面分析。)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几个目标问题阅读本节课本47-50页,回答目标问题。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实现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二) 讲授学生疑难

4、的知识1.温度计1)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投影,来认识它们。引导学生分析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2)【讨论】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或低于量程?2. 摄氏温度同学们回答的很精

5、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3. 体温计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

6、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使用体温计前,用力往下甩。观察实验, 回答。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学生分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要正确

7、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思考记录笔记结合图片认真听讲做笔记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总结结论。引出温度计的制作原理。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量程、分度值。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讲、理解。学以致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完成52页本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互相评价。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 回答梳理本节的

8、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反馈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完成状元导练27-28页上的题目。(课后作业)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什么是温度?用什么符号表示?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该测量工具是根 据什么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是什么? 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它们的结构有何异 同?3、 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摄氏温度的符 号是什么?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4、如何使用温度计?(提示:从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选用、放置、读数方

9、面分析。)3.1温度1.温度计2.摄氏温度3.体温计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授课教案课题3.2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课时 共1.5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

10、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 分析概括能力。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 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演示实验、讲授、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归纳、教具学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

11、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多思考。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哪些?什么是物态变化?2、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你能举出例子吗?这些物态的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如何验证?3、晶体、非晶体指的是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它们有何区别?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4、熔化和凝固过程分别是放热还是吸热?你能例举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利用吗?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几个目标问题阅读本节课本53-57页,回答目标问题。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实现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二

12、)讲授学生疑难的知识1、物态的变化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这叫做物态变化。2、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

13、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3.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绘制海波、石蜡的熔化图像。以上两个实验中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温度和物质的形态的变化规律。根据凝固时温度的变化绘制曲线图。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3、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现在你们能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了吗?4、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案情】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一辆水泥搅拌车横在路中间,车头撞在路边墙上,车尾撞在中间的水泥护栏上,事故将整个车道占据。由于正值早高峰,余杭交警立即在临丁路与望梅路口实行交通管制措施,机动车不得不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据水泥搅拌车驾驶员说:当时他开车行驶到此路段时,由于超速加之地面结冰,撞到路边的墙上,他也急忙刹车,结果就这样了事故造成道路一度拥堵,余杭交警随即调来一辆大型吊车,将搅拌车吊起拖离现场,到8: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