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30860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行散记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行散记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行散记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行散记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行散记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行散记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行散记读后感(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行散记读后感(15篇)湘行散记读后感1我其实并不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因为我觉得他写的作品都是 关于以前旧社会的,我不认为以前的旧社会有什么好写的,如果 不是老师要求,我是绝不会看的。我不情愿地发誓阅读,却心情复杂地合上了书,心中百感交 集。虽然我以前不喜欢沈从文写的作品,但我不得不承认,他写 的湘行散记太妙了!湘行散记主要写了沈从文在湘西的所见所闻,由于沈从 文走的是水路,书中的大多数见闻都与水边人物有关。在这些地 位卑微的人物身上,拥有着沈从文对人性的思考。书中的人物虽 出生卑微,但他们身上都有着质朴本真的人性之美。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戴着水獭皮帽子的曾芹轩,此人虽用语粗 俗野蛮,但他的行为却是

2、粗中有细,十分有礼,连沈从文都觉得 曾芹轩算得是个妙人。此人重情义,可以为沈从文送行而大清早 从热被中脱出,冒着大雪沿河追着小船,大有“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之感。此人爱好古玩字画,收买了数量可观的 字画铜器和瓷器,可是并不如何稀罕。他本有幅文徵明的山水画, 却被他卖了 300块钱,只为给一个小娼妇点蜡烛,真是个奇人。书中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小人物,但身上都有人 性的闪光点。他们身上的故事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也让我们在 读的过程中反思人性。湘行散记向我们展示了底层人物那真实的人情之美和湘 西美丽的风景,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读。湘行散记读后感2湘行散记和湘

3、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 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 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一一面对一种特 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 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 将尖锐的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 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 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 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 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原始生命活 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 至30年代,创作多以

4、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 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 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散文 创作的意义空间。湘行书简由一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记 的母本。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 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 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 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 我们提供一个从材料到创作的极好范例。那些记录他们彼此思念 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绪的真实写照。书简一方面拥有追求思想 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当时 的处境

5、以及内心的矛盾苦闷;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灾六难中 保存下来的书信,更是对历史以及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的一 个有力佐证。湘行散记读后感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 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许多年前读沈从文,是边城里的翠翠和傩送,是夜晚伴 着虎耳草的清香入梦的爱情。如今再读沈从文,却是字里行间满 溢的爱和尘世烟火气息里的宁谧与惬意。湘行散记作为沈从文最富代表性的散文集,收录了沈从 文最经典的散文和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信件。与沈从文走在湘西 小城的字里行间,水手们的野话,吊脚楼的风韵,落水的候选水 手荷荷的哭声,行舟水上吃的鱼,南方薄薄的积雪,每一个物事, 都是

6、日常生活里的平凡,却在平凡里透露出安详的幸福和暖意。在写这些信件的时候,沈从文刚与张兆和新婚四个月,母亲 重病,沈从文回湘西看母亲,在分离的行船上,沈从文动笔写下 了这些字。人间自是有情痴,更何况张兆和对于沈从文,是多年 的执念和恋恋不忘。当年在沈从文的课堂上旁听的学生,萦绕在 沈从文的梦境里多年,如今终于成为了沈从文的妻子。但新婚燕 尔,却要遭受近一月的分离。“你只瞧,如今还只是四分之一的 别离,已经当不住了,还有廿天,这廿天怎么办?! ”那些浸着摇橹人的歌声跋山涉水到达张兆和身边的信纸,一 封接一封,透着沈从文浓情的蜜意。“你不要为我难过,我在路 上除了想你以外,别的事皆不难过的。”在南方

7、清明如玉的水里 行船,是归途亦是离途,沈从文向着暮年病重的母亲归去,心中 却念着远在北地的爱人。是爱人温暖的手掌,泛着浅浅笑意的唇 边,带着沈从文绻绻的爱的温婉女子。可是如今,沈从文在行船 上,沈从文盼望归途,也渴望离途,只是那船,度日如年。湘行散记读后感4断断续续读了一些散文,其中沈老的文字最能打动我。他不 像余光中左手掌纹,不像汪曾祺生动有趣,不像老舍温文尔雅。 沈老的文字节奏明快,句式简短,三五个字就是一句话,会自然 而然地从口里跳出来。一条河水长又长,从屈子到民国,历史反 反复复,多少政权光辉一时却潦潦收场,多少风云人物叱咤风云 又灰飞烟灭,唯有沅河上那些砥砺岁月的水手和他们粗鲁的话语

8、 历经多少风雨洗刷还带着一些原始的味道。无论走的多远,总有一个地方羁绊着我们。几十封书信,句 句无不殷切的想回家,回到那个有火炉炊烟,有兄弟姐妹,有欢 声笑语的熟悉场景。有时候一天写几封信,写信的人边写边想看 信人的心情,这时那个少年嘴角一定是微笑的。而有人一下子收 到一大包信时,肯定也很幸福。木心说“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 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一切都慢,所以可以保留好久, 连想家的味道也久久萦绕在这江水之上,奔流万载从不会变了味 道。越是喜欢,便越是向往。如果可以选择,我最想生活在唐朝, 另一个便是民国。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沈老能在河上漂泊几年而生存下来, 很多归功于湘乡这片土地教给

9、他的知识,而这些东西是在课堂里 永远学不到的。那些淳朴的人,那些贫穷的生活,那些动荡不安 的日子,在沈老的文字里一切都镇定从容,就连打架也是那么仗 义讲理。不论是八岁就杀了人的水手,还是见到无数人在自己面 前死去,沈老就像一个历史记录者,不偏不倚,用手中的三寸笔 记下了这些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场景,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片 土地的热爱。对沈老,始于才华,忠于才情,陷于人品。湘行散记读后感5读过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后,我对湘西有了更多的了解。 虽然我从未去过湘西,但却在书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湘西。生在南方的我,对湘西的了解甚微。在我眼中,湘西是一个 充斥着原始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神奇的巫术、蛊毒、赶尸术等,

10、 神秘莫测,奇幻怪诞。在地理书上接触到的湘西是;地理位置偏 远,土地贫瘠,矿产丰富。有人说千百年前的陶渊明写下的桃 花源记,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此地,那时候的桃花源是一个 与世隔绝之地,而如今,湘西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在现代的 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湘西的生产,建设,教育,文化还 是远远落后的。在湘行散记中,沈从文记录着他在船上的所见所闻,他 由武陵过桃源时,遇见了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位朋友是 一个渔夫,但是却戴着一顶价值昂贵的帽子,这是能引起了妇女 们的注一件稀罕物。我对这个人物的印象较为深刻,他是一个粗 俗中又带着些优雅的渔夫,很有特色。这个戴着水獭皮帽子的男 人对一切满不在乎

11、,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但他却是真 性情,懂得的道理也多。虽然这个“水獭皮帽子”仅三十五,但 是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思想,这是让我觉得值得关注的。在湘西散记中,引起我的关注的还有那些水手和妓女。 水手们不畏惧生死的精神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常年漂泊在外的经 历让人不禁黯然,离开家人,在江河上与水共生。他们常年在外 头漂泊,缺乏情感寄托,便对吊脚楼上的妓、女产生了深深的情意、。湘行散记读后感6在图作品馆闲逛着,目光无意间瞄到了一本湘行散记作 品,呵呵,久仰沈老先生的大名,却从未读过他的作品。好吧, 就从这本开始吧。翻开作品本,一股古香古色的气息立即涌了过 来,细腻的笔触,精简的图画,吸引着我继续

12、前进。作品中描写的背景是湘西。在这里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 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 手;有可爱纯朴却沦为的妇女;在这里你还能见到古老的西兰卡 普织锦;品尝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烧酒和糯米耙;听到粗犷纯朴的 情歌和号子声;能赶上哭嫁的媳妇背亲的队伍;见到热闹非凡的 赛龙船。到底是古镇,一些古老的土家族习俗还没有被现代文明 迅速地淹没到无处寻觅踪迹的地步。镇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 也有像星星一样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两边的吊脚楼高高低 低,错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长用极为精简的笔墨勾勒出湘西 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笔下,人是鲜活的,景是生动的,物是立体 的。哇哇,如此美景,如

13、此纯朴的风俗,怎不令我向往呢?想找 个机会去湘西,亲自去体验这样如天堂般的地方。读沈老先生的 _,使我了解湘西,挚爱湘西。字里行间,我能够感觉到沈老先生那份热爱生活的情感。沈 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随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 会的黑暗。然而他对生活还是如此热爱。而我们呢,天天在工作 学习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们或许忘记了去发现身边 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失去了太多。因此我们得端正生活 态度,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敞开自己的心灵,虽然我们对于漫 长的历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 人。我们可以选择热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活里去做自己想做 的事,去追逐理想。湘

14、行散记读后感7湘行散记中的云南看云让我着迷。沈文从先生在文 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南的云写得变 化多端,把云的美丽迷人,出神入化地描写了出来。沈先生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发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 深深忧虑的感叹。“大部分优秀的脑子全都被法币弄得昏昏的, 失去了应有的灵敏与弹性。”国难当头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挤挤挨挨,皆为利来”。他们计较着毫厘之间的金钱利益,而不 曾抬头看一眼多彩的云朵。而今,人们早已脱离了战火和贫穷,社会安定,生活富足。 然而,每日挑灯夜战的学子;傍晚走出地铁站的疲惫的人群;午 夜还在打工的年轻人以及花天酒地应酬中的人们,和沈先生文中 描写的形形色

15、色只追求“法币”的人事状态多少有些相似。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 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这些语言生动、真实地写出了云南的云的特点,给我们展示了一 幅奇异的风景画。沈先生通过云南的云启示我们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 丽而伟大的目标,不要甘心堕落,在国家危难时,更要挺直腰板, 抗战到底。”我们不止要为了生活而奔忙,还要心怀“诗和远方”。停下 脚步,去听一场讲座,去书店转上一天寻一本好书,安安静静坐 下来看一场演出。“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 去想想我们肩负的责任,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湘行散记读后感8沈从文一生坎坷,我对沈从

16、文印象最深的是沈从文对自己的 发妻的追求。那份校园爱情的淳朴,如果沈从文追求的湘西干净 纯粹相融相合。然而,这样无欲无求的人一生历经坎坷确是上天 的不公。沈从文先生在谈及自己说,我从不遵循君子道德之道,只有 艺术家的探幽烛微的勇气。施蛰存先生说沈身上有着“苗汉混血 青年的某种潜在意识的偶然奔放”。这一瞬间,让我想到了某位 来自中亚碎叶的胡风男子,那位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不羁男子,那 位举杯邀明月的孤寂男子,沈从文先生似乎也是这样一种融合, 诠释着绝对的自我和如水的细腻。这样一位对政治因素极为不敏感的文人,在我的理解看来, 沈从文应当是被边缘化的人物。沈先生文中所描绘的山水人和谐 的景象,沈从文所追求的“边城”,笔下的人性美、生活美,这 些故事原型大多发生在山水重重的湘西深处,这无疑给故事本身 披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