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282374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如何教,我们暂且不说。观察学情,我们都会发现一个让我们吃惊、困惑的现象,那就是在课堂上有不少学生,他们不动手、不动口、不回答问题、被提问也是一问三不知、不讨论问题、不完成作业、上缴的作业一是抄袭二是找人代劳三是敷衍了事。如何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让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到学习中来,是我们急切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树立转变学生的信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形式,改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加大练习,鼓励和鞭策两手都要恰如其分地使用。

2、一、走近学生,道理说服 人是一个有感情的动物,学生的内心充满着五彩的世界,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等原因存在着或深或浅的鸿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道德形象、学识水平等的感召下,信服于教师,听从教师的引导。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我们上面所说的情况,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的看待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我们感到学生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正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这时要走近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

3、向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事例、伟人的名言警句;向学生讲一讲生活区域内在学业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生的成长轨迹;讲一讲我们本学校、本级部、本班内涌现的优秀学生的事迹。以此激发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产生转变。 二、友情提示 如果我们教师以爱心、平等之心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应该看到,在他们转化之初,由于人的惰性使然,在心理上必然出现思想的波动,导致行为的回归。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关键转化点,要采取多种提示措施,如不定时地找学生谈话,指出学生的优点,同时要尽量少的指出其缺点。 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如:请拿出课本、打开笔记本、拿起笔、记。不时地提醒学生:记

4、、记下来、划上一个醒目的符号、算一算等提示性的语言,使他们回到正确学习行为上来。经过多次不厌其烦的提示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达到什么时候该做笔记了,什么时候应该认真听讲。 三、建立健全记录本、练习本、作业本 健立建全记录本、练习本、作业本,教师要亲自书写封面,亲自布置对记录本、练习本、作业本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书写的规范。目的是加大学生动手的机会,坚持不懈、时长日久,使学生动手逐渐成为自己的习惯,这正是我们所起期望的。 四、检查与相互监督相结合 为使建立起的这些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建立一套检查评估体系,我们要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对不写、完不成的同学要限定一定时间完成

5、,决不能放纵,否则,前面的工作将以失败告终。教师在检查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建立起学习小组之间的检查、评比。教师要注重情况的反馈,掌握学情,以便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帮、带,促进学生动手习惯的养成。 五、善于鼓励与鞭策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时兴的一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给自己的鼓励、对自己的赞美。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进行赞美。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切忌“一锤定音”,要循序渐进,对他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拓宽其继续转化的渠道。 恰当的使用鞭策的手段,也是解决学生懒散习惯的一种重要措施。 六、模仿 模仿是诱导学生动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是通过抄写首先使学生的手动起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动。二是通过模仿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消除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三是通过模仿使学生的解题规范化,掌握解题的步骤和要领。教师首先要讲解原理、步骤、方法、展现过程、正确的结果。四是通过满分答卷,在注重结果的同时,关键是过程的训练,满分的答卷,以试卷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动笔是完不成的。即使基础再差的学生通过笔记、练习加以巩固,假以时日,也会达到使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教师要有耐心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是一长期性的任务,不能想象能用一种方法、用短时间就能解决问题。若在对学生的转化过程中丧失信心,则会功亏一篑,得不偿失,事倍功半。论语述而中说:“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之而矣。”其要求显而易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只要我们教师关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我们教育者培养学生改变懒于动手的习惯,形成动脑、动口,同时又动手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