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28222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卷 阅读题(40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3题。拿来主义(节选)鲁迅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

2、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3、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下列对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4、是A“拿来主义”是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一种行为观念,其目的是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B“拿来主义”主张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并且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借鉴。 C“拿来主义”认为不能只是一味“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D“拿来主义”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来的一种文化观点,它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并且最后必须落脚在文艺方面。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用“大宅子”比喻古代文化遗产,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形象地概括为要不要接受一幢大宅子的过程。 B

5、文章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认为只要有用,就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大胆吸收和借鉴。 C文章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认为需要正确地吸取、使用其有用的方面,清除其有害的方面。 D文章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认为原则上要“毁灭”,但可酌留少许,送进博物馆,发挥其教育作用。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针对在旧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拿来主义”的态度是:首先要敢于“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针对放火烧光遗产的“昏蛋”和大吸剩下鸦片的“废物”,“拿来主义”的方法是:在“拿来

6、”之后,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从而决定取舍。C要想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认为“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为了推陈出新,即创新。 D要想勇于批判继承,就必须很好地推陈出新,而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拿来主义”要求从事这一工作,“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二、 课内古诗文阅读、默写(20分)(一) 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郡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7、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拜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钢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乘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龙,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

8、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嫉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4对下列句子中

9、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闻:常听说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目:给使脸色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长于臣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少年时就能写文章,精通儒家经典,为人谦虚平和。B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不仅精妙绝伦,还可以准确知道地震的方位。C张衡全心研究科学,对政治不闻不问,甚至还向宦官妥协。D思玄赋寄托了张衡对人生祸福相依的

10、理解和感悟。7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3分)(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分)(二) 诗歌阅读(5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望海潮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巗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

11、用?(2分)(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中“弄”和“泛”用得好。试做简要分析。(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 (柳永雨霖铃)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是日也,_,惠风和畅。 (王羲之兰亭集序)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三、 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新闻现场魏柏林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

12、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

13、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你别得

14、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村长一脸沮丧地说:“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以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村长望了望镇长:“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