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281553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册课内阅读练习(一) 班级 姓名 草原片断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 ),表示我( )。在天底下,( ),而(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 ),不用( ),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1、按课文填空。2、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画上横线。3、文中有两个表示“绿”的词语,分别是

2、 和 。我还能写几个表示“绿”的词语,如: 、 。4、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种解释:(1)欲望(2)想要(3)需要(4)将要。在这里应该是选第( )种解释。5、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很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进行仿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6、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白杨片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

3、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1这段话选自课文 。(1分)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并用所填的关联词写一个句子。(2分)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坚强( ) 软弱( ) 表白( )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3分)(1) (2) (3)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3分)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请仿照这种句式写一句。 6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断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

4、慢的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着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系( ) 幼稚( ) 寂寞( ) 增加( )2用“_”画出具体

5、描写“骆驼沉得住气”的句子。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_ _ _。4关于打头的那一匹骆驼脖子底下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爸爸认为 ;“我”认为_ _ _。5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6这几段选自课文 ,它是自传体小说 的序言。童年的发现片断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zhng zhng)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xng xn)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说我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do do)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6、害的风险。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2.我所受到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 。3.世界上谁的重大发明与发现,也曾受到驱逐和迫害?如: 、 等。4.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晏子使楚片段(一)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

7、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面不改色:_ (2)安居乐业:_ 2楚王原来想取笑晏子什么?最后反让晏子取笑了什么?_3这段话中有两个“水土不同”,你认为意思一样吧?若不一样,又该怎么理解?_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_4. 用“”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桥

8、片断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爱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用“”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却构成两句话,说明了 2“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选文,填空: 选文把老汉比作 ,表现了老汉 、 ,与“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形成 。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 再见了,亲人片断(一)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