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280715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9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 录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31.培养目标32.培养模式33.能力要求3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33.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53.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53.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53.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64.管理

2、模式6二、基本要求6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61.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61.2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8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9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9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10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10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11三、基本学分要求11四、学制与学位11五、

3、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121.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宽口径培养,围绕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122.课程体系改革123.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14六、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结构示意图15七、课程体系及构成161.课程模块介绍162.主要课程内容简介172.1必修课172.2 限选课20八、时间分配表23九、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23十、教学进程计划表241.教学进程计划表24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273.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表284.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29十一、师资培养计划29十二、质量保障体系2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30一、培养目

4、标30二、培养标准30三、管理模式30四、培养计划301.教学内容312.企业实践课程模块313.主要课程内容介绍314.企业联合培养教学计划33五、联合培养企业33六、工程实践条件34七、师资配置40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本科工

5、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具备成长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资格。2.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学制四年。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前3年按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第6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然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采用“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到企业联合培养;具体按照“2.5+0.5+0.5+0.5”模式实施。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回校学习,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与企业联合培养内容详见企业学习阶段联合培养方案。3.能力要求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

6、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场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和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现代物理等。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设计、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2)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的分析,确定信号经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随机信号特征及经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4

7、)电磁场与电磁波方面静态和时变电磁场、电磁场分析、电磁现象在现代通信和电子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知识。(5)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6)工程制图方面的基础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2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工程实践基础:(1)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设计能力。(2)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能力。(3)微处理器与DSP系统应用的基本设计能力。(4)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的基本设计能力。 专业

8、理论与实践能力:通信工程方向(1)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2)熟悉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无线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等。(3)了解各种通信网络的共性原理,如媒体接入、交换、路由原理与技术。(4)掌握网络协议体系与分层结构以及组网的基本技术。(5)至少熟悉一种通信网络的相关技术,如数据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光网络等。(6)了解通信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电子信息工程方向 (1)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2)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熟悉信号检测与估计的理论与方法。(4)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方法。(6)掌握嵌入

9、式系统的设计技术。(7)了解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及实现方法。网络工程方向(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2)熟悉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的设计方法(4)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数据结构知识,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5)熟悉计算机网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6)具有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维护能力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3.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

10、以及技术发展,能够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2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3参与制订实施计划。4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5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3.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2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3具

11、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行动。4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5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3.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示。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她人需求和意愿。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5能够跟踪本事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

12、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3.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1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4.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相关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的领导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相关的政策和试点班的培养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障

13、教学经费的投入等。学校成立设在教务处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门管理机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办公室,专门负责落实试点工作,承担企业合作、学生选拔和相关协调工作。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由相关学院负责,增加相应人员编制,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学校为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将试点班编排成为3个小班,每个小班40人,每个小班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每10名学生配备1名学习导师。另外,为拓宽卓越班学生的视野、感知科技前沿,学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并安排卓越班学生参观学校各基础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过程。二、基本要求1.掌握一般性和专

14、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知识、能力实现(课程名称)极限、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级数高等数学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特征值、二次型等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积分、解析函数、级数、留数理论、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场论复变函数与场论随机事件及概率,数字特征、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近现代物理知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数理逻辑、集合与关系、函数、无限集合和图论知识离散数学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知识、能力实现(

15、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谐振电路、高频放大、通信调制电路、频率合成、负反馈与自动控制理论等模拟电子线路设计知识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设计与综合、PLD和FPGA技术知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微处理器组成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等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随机信号特征及经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马尔可夫过程、泊松过程、随机信号谱分析随机信号分析静态和时变电磁场、电磁场分析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和算法C语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