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教案精7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25610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组教案精7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题组教案精7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题组教案精7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组教案精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组教案精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组教案精选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案扬中市兴隆中学 杨波【训练目的】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写作指导】要想写好文章,选材是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材料,靠积累。要积累,靠观察,靠收集。占有材料,途经一般有三:1、从生活中汲取。沸腾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热爱生活,关注人生,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2、从书籍中收集积累。人不能事事经历,书籍为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渠道。3、整合生活素材,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借假设推理而生发出新的材料。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

2、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一、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

3、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二、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

4、,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2、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三、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

5、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四、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

6、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记叙文组材的方法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 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

7、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 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 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达角度新、依材料“芥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法。(1) 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 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 避开本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

8、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 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 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横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组合起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