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25514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教学目的】一、根底性目的:1、使学生纯熟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纯熟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三单元、乘法单元要点分析p 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详细内容目的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构造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究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究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究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案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

3、法。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适宜的方法进展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究,经历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运算。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5、6、7、8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学具准备:毛线11组,纸条11组;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学生文具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4、板书:长短2、比较长短: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指名发言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3谁能用刚刚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5自由练习:如今,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6抽样演示7练习5、63、比较高矮: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假如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

5、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5如今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6练习一7、8、4、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 第2728页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

6、己设计图案。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生自由汇报。二、欣赏图案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2、图案欣赏。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3、说一说。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小组讨论,再进展交流。4、想一想。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设计图案图

7、案前,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三、设计图案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3、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互评。四、练习稳固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 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出色的设计师。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轴对称与平移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非常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

8、认识小数打下根底。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600332046903720960407889+2572-56806080+60156165二、在以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局部。3/42/3三、稳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6题2、做“想想做做”第7题提问: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老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出示放大图。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4、做“想想做做”第9题。5、做“想想做做”第10题6、做“想想做做”第11题四、全课。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

9、内容: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教材简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从知识构造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那么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从认知构造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底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目

10、的:(1)知识目的: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p 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3)情感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p 才能和应用才能,浸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根据上面的分析p 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开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

11、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学情:大局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程度有了一定的开展。 根底知识掌握结实,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才能。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p 、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才能,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讨论。 但有个别学生根底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催促并辅导。教法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

12、算术的思路考虑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比照,克制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考虑,帮助学生打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表达方式,通过顺向考虑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那么,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根底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

13、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根底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时机,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开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理论。提供应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亲密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根底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抛出

14、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稳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1)a+24=73 (2)4x12(4)72=x+16 (5)x+85 (6)25y=0.6(生:1、4、6是方程。)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稳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二、探究新知1、方程的解

15、和解方程(1)看图写方程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生:100+X=250.(板书)【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出方程。(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答复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生4:假设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答复,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