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24828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工程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是施工企业一项基本的质量管理目标, 也 是我们广大施工管理人员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 希望大家在日常 的施工管理中, 参考和实施以下相关措施, 把我们施工的工程尽 最大努力建造成无质量通病工程, 提高我们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 水平,为广大业主建造放心房。 下面是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治 理措施,请结合自己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报监理、建设 单位批准后实施。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通病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 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一)治理主要措施: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

2、状突变。当平面 有凹口时, 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 规则时, 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 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1.2 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 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 80mm当埋设 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1.3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 方案。1.3.1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 4.2m 的板 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50mm直

3、径不应小于 8mm。1.3.2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 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1.3.3 混合结构在板的外角部位配抗裂钢筋,钢筋宜置于 1/2 板厚部位,以板外角为中心,放射状布置,钢筋全部锚固于构造柱或圈梁中,钢筋直径810,长度应超过板跨的1/3 , 远端间距不大于 120mm;1.3.4 框架外墙阳角区部分板块的支座负弯矩钢筋,应全 跨贯通;1.3.5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 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 的上、下表面沿纵横

4、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62001.3.6 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 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 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 确需 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 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尽量避免紧 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布 PVC管时,在PVC管上部敷设宽度为+200mm的450 (mm X 50 (mm钢筋网,(也可以采取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 向应增加4 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 有双层布筋。1.4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5、C30,当大于C30时,应采 取抗裂措施。1.5 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 45m且无变形缝时,宜 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 后浇带混凝 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 2个月。1.6 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 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掺合料总 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 30%。1.7 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 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1.8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 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1.9 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 后混凝土

6、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 除。1.10 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 控制负弯 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 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 马镫底部应 有防锈措施。 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 每平方米不得少 于 2 只。1.11 在混凝土浇筑时, 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1.12 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1.13 现浇板浇筑时, 应振捣充分, 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 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减少干缩。1.14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 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

7、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 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 击。1.15 主体验收前, 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 发现裂缝立即 处理,并形成记录。(二)具体治理方法:1.1 塑性收缩及沉降收缩裂缝治理方法:(1 )如果砼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 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2)如砼已硬化,可向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 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1.2 干燥收缩裂缝治理方法:( 1 )如砼已硬化,可向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 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1.3 温度裂缝治理方法:(1 )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对砼抗碳化、抗冻融(

8、有抗冻 要求的结构)、抗疲劳(对变动荷载构件)等方面有影响,故应 采取措施治理。(2)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 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3) 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mm 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 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 采用灌水泥浆或化 学浆液(环氧、甲凝或丙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 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4)宽度不大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 钙、硫酸铝钙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 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二、填充墙裂缝 砌块通病表现形式: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部位易产生裂缝; 填充墙临时施

9、工洞口周边易产生裂缝; 填充墙内暗敷线管处易产 生裂缝。(一)治理主要措施:2.1 蒸压(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 块类的墙体材料至少养护 28d 后方可用于砌筑。2.2 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墙体材料现场存 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2.3 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5m, 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 2.8m;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应嵌成 凹缝,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2.4 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宜采用梁(板)底预留 30-50mm用干 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防腐木楔 60

10、0m挤紧)方法。2.5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n配己置26拉结 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 1000mm; 8度时,长度大于 5m的后砌隔墙,墙顶应与楼板或梁拉结;2.6 填充墙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5墙顶与框梁结合紧密;2.7 填充墙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mm设26拉结筋,长度 不小于墙长的 1/5 ,且不小于 1000mm, 8 度时沿全墙贯通;2.8 填充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 倍时,设钢筋砼构造柱;墙高超过 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 柱连接的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砼水平系梁。梁高60mmC20砼,主筋28,4250m;2.9 墙长大于5m

11、时,墙与梁或板顶部的连结,可采用预留 60 ( mr)ix 60 (mr) x 5 (mm,间距600mm的预埋件,后焊6 钢筋长度240mm砌墙时预留120(mm) x墙后x 240 ( mm (或 砌块高度)的洞用 C20灌实。(二)防治措施( 1 )新型砌筑类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等) 东西山墙宜设置间距不大于 3m的构造柱。( 2)砌体结构承重墙上配电箱盘、开关、插座、接线盒、 分水器等器具、设备的预留洞口、线槽,其留设的数量、尺寸、 位置、形式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严禁多设洞口、线槽,随意扩大 洞口、线槽尺寸。一般不允许留设通透性洞口,严禁在外墙和分 户墙上留设通透性洞口, 严

12、禁在承重墙体上预留、 开凿水平及斜 向线槽。洞口背面抹灰时,应采取满挂钢板网等加强措施。(3)在承重墙体集中埋设导线护管、埋设太阳能管道套管 等较大管道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设计文件,在主体结 构施工时采取加强措施, 装饰抹灰时此处墙体应采取满挂钢丝网 等加强措施。敷设于烧结多孔砖砌体、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 混凝土小型空 心砌块砌体的线管应在砌体施工时预埋,不得后开沟槽。(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填充墙与混凝土柱、剪力墙交 接处应采用20mm 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抹灰前浇水湿润,用 1:3 水泥砂浆嵌实。(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采用掺加粘结剂的砂浆或专用 砌筑砂浆砌筑。 当外墙采用

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时, 抹灰前应喷 涂界面砂浆, 并应采用专用抹面砂浆, 面层宜采用新型抹面材料 刮涂。(6)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宜优先采用耐碱网格布复合 聚合物水泥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 也可采用钢板网等其它加强措 施。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200mm。耐碱网格布的材料、 施工要求与外墙外保温所用耐碱网格布 要求相同。钢板网网眼尺寸宜为 15X 15mm网片厚度1mm钢 板网应敷设于抹灰层中间。三、墙面抹灰裂缝通病表现形式:抹灰墙面易出现空鼓、裂缝治理主要措施:3.1 应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宜用过筛中砂(含泥量V5%,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采用预拌砂浆时, 应由设计

14、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要求。3.2 对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 然后做甩浆结合层,掺加界面剂与水泥浆拌合,喷涂后抹底灰。3.3 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浇水量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 同分别控制,并同时检查基体抗裂措施实施情况。3.4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必须采取钉钢丝网、加铺耐碱玻 纤网格布等抗裂措施。 钢丝网、 玻纤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 边不小于100伽。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 20mnx 20mm 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 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 片固定,间距不大于300mm玻纤网加铺时要在抹灰面层施工前

15、 进行,先将玻纤网压入基层中,然后再抹罩面层。3.5 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 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 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 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 小于100mm抹灰时要用玻纤网进行加强。3.6 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6500拉结筋, 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 补砌应与原墙接槎 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抹灰时要用玻纤网进行加强。3.7 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 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

16、, 不得事后剔凿, 其背面的抹灰 层应满挂钢丝网片。3.8 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抹灰砂浆宜掺加聚 丙烯抗裂纤维、碳纤维或耐碱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必要时,可 在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玻纤网。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 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3.9 墙面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伽时,应采 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3.10 墙体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四、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通病表现形式: 饰面层易出现开裂,外墙易产生渗漏 治理主要措施:4.1 外墙外保温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均应经同一图审机构审 查批准。 设计变更不得降低节能效果, 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 确认,建设、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